相比之下,英國的華人除了在唐人街以外,幾乎是一個看不見的民族(留學生除外,他們不屬於英籍,而是短暫的外來客)。在政治參與中,我還沒見到過華人議員(但是我聽說過有華人競選成功,進入地方政府的),沒有任何代表自己的聲音;華人既然對社會參與都那麼不積極,或者說,都那麼顧慮,那麼要參與到政治中就更困難了。在代議制民主中,只有積極參與,或者成立利益集團,或者直接進入政治,才能為自己的利益服務,而消極的態度是難以為自己取得權益的。
在華人的意識中,“根”的概念似乎要比其他國家來的移民強烈得多,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華人融入主流社會,一些人始終固守在東西方之間的狹窄地帶裡。於是,唐人街,也就成了獨立於英國社會之外的一座孤島。
背景閱讀:
倫敦“中國城”地處倫敦的SOHO地區,倫敦最繁華的牛津街和攝政街在此交錯,英國人把這塊方圓不足1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稱為“中國城”,又曰“唐人街”。倫敦最早的華人聚居點是萊姆豪斯(Limehouse),早在1800年代初期,一些來自中國華南地區的勞工和水手就流落倫敦,在船廠區落戶。到了20世紀初,聚居於當地的越來越多的華人主要視鄰近船廠區的華裔水手為顧客。後來當地漸漸變得以合法鴉片煙館和貧民窟而出名。直到1934年,這一區域被拆卸,但現在這裡仍有少量華裔年長者居住。
二
戰之後,隨著中國餐飲逐漸受歡迎以及香港移民的大批湧入,爵祿街一帶開始出現眾多中國餐館,一些從船廠區搬來的業主不斷向當地其他族裔頂讓商鋪,後來華人勢力逐漸占據了爵祿街一帶,開始被視作“唐人街”。不過倫敦唐人街至今沒有被正式的行政邊界。1985年,倫敦政府正式承認“倫敦華埠”為唐人街社區,已故戴安娜王妃還到唐人街進行了訪問。20世紀90年代,倫敦唐人街陸續吸引了一些來自日本和東南亞地區的移民,他們也在附近一帶開設餐館,就這樣,唐人街一步步發展成為一個以華人為主的亞洲裔多元化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