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消息,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考古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田野發掘工作,共發掘30多個文物點,發現大量珍貴文物、遺跡等。
新華社報道,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山東省文化廳南水北調文物保護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王守功介紹說,自2005年起,山東在南水北調調水沿線共考古勘探200多萬平方米,涉及地下文物點62處,地上文物點5處。截至目前,共發掘30多個文物點,發掘面積8萬平方米,田野發掘已基本完成。
考古人員在濟平幹渠段發掘了大街遺址、大街南漢代畫像石墓地、四街遺址、盧故城墓地、小王莊墓地。其中,考古人員在齊長城起點不遠處的大街遺址,發現遺址與長城守衛有關。遺址上還發現一座長、寬均為18米的戰國墓。在梁濟運河段發掘了城子崖遺址、梁莊遺址、馬垓墓地和薛垓墓地。在南水北調第二批控制性文物保護項目中,壽光市雙王城水庫鹽業遺址和高青縣陳莊遺址,分別獲得2008年和2009年全國考古十大發現稱號。
王守功說,南水北調山東段田野發掘雖然基本完成,但考古工作仍存在很多不可預計的因素,調水路線經過的多是黃泛區,黃河泥沙淤積較深,有很多文物點很可能隨著調水工程的推進隨時出現。
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途經棗莊、濟寧、泰安、聊城、德州等地,屬山東古代文明發達的區域,工程涉及包括京杭大運河在內的大量古代文化遺存,文物保護工作成為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