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名校掐尖從各自為戰進入集團對抗 |
高校生源大戰年年有,今年似乎不同。一是,惡性競爭從過去隱性競爭變為公開“掐架”;二是,競爭手段越來越惡劣,從“預錄取”等競爭手段升級為“挖墻腳”、“李鬼”騙學生改志願;三是,不同地方名校惡性競爭演變為同城名校惡性競爭;四是,清華、北大、複旦、交大等國內名校幾乎集體陷入了生源爭奪大戰醜聞,這讓中國高等教育界集體蒙受恥辱。
高校爭奪生源本身並沒有錯,但國內名校爭奪高分生源時,某些行為“性質惡劣,行為嚴重,道德敗壞,無異於詐騙”,完全超越了公平競爭的底線,是不可原諒的。而且,在這場爭奪生源的大戰中,地方領導、教育官員、學校領導、考生父母也成為被高校利用的對象,能用的手段都在用,完全背離了公開、公正、公平選拔學生這一根本宗旨。
遺憾的是,這樣的生源大戰,並不是真正出於培養傑出人才的目的,而是出於教育專家所說的數據政績觀。更遺憾的是,這場傷害中國高教聲譽的惡性競爭,至今未見教育主管部門進行干預。經搜索,高校惡性競爭年年存在,而教育主管部門僅在2003年明令禁止過高校設重獎搶生源。此後,未見教育部門對愈演愈烈的高校惡性競爭說“不”。
顯而易見,高校之間的惡性競爭,不僅消耗巨大的招生成本,干擾學生理性判斷和自主選擇,而且,從一個單純的招生問題演變為複雜的社會問題——讓各種權力與關係介入生源爭奪,更破壞了正常的招生秩序、敗壞了中國高等教育的聲譽。因此,教育部門有必要及時叫停惡性競爭,並糾正錯誤的數據政績觀,讓國內名校早日回歸良性競爭。我們要意識到,隨著生源逐年減少,高校競爭不可避免,必須通過制度來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