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媒:美國在東南亞建隱形同盟 遏制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4 11:44:58  


資料圖:美國海軍新型LCS濱海戰鬥艦。
  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新華網消息: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7月3日文章,題:隱形轟炸機外交(作者威廉.鐘)

  第十屆香格里拉對話會最近在新加坡舉行,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在會上發表講話,向新加坡乃至亞太地區贈送了一份臨別禮物。蓋茨已於上周退休。他說,美軍在國內面臨預算壓力,但仍將在該地區保持 “強有力”的存在。這包括在新加坡部署新型瀕海戰鬥艦並與澳大利亞分享在印度洋的設施等。

  表面看來,此次部署沒有什麼好聲張的。假定瀕海戰鬥艦可以對東南亞沿海地區甚至存有爭議的南海進行巡邏,但樟宜海軍基地早就開始接待“尼米茲”級航母這樣的美軍大型艦艇了。

  然而,此次部署充分說明了一點:新美關係非常重要,部署新型瀕海戰鬥艦有利於地區安全。

  “盟友”一詞的用法通常過於隨便,特別是在媒體界。儘管雙邊合作非常廣泛,但新加坡並不是美國的軍事盟友。美國與澳大利亞等國保持著正式同盟關係,但美國與新加坡的關係中沒有關於共同防禦的內容。

  有鑒於此,部署瀕海戰鬥艦一事表明,新加坡大概並非是美國的盟友但卻是最好的朋友。正如《保衛獅城:新加坡的武裝力量》一書的作者蒂姆.赫胥黎所言,兩國也許不是正式盟友,但絕對是“能帶來好處的朋友”。

  1991年,美國撤出菲律賓蘇比克灣海軍基地。這本來有可能導致美國減少在亞洲的軍事存在,同時地區穩定受損。隨後,五角大樓制定了“重空間輕基地”的政策。根據這項政策,美軍尋求使用“夥伴國”的海軍設施。

  與韓國和日本等正式盟友經營的“基地”相比,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和文萊等其他國家)的“空間”使美軍得以保持在該地區的存在,從而促進了地區穩定。新加坡就是這種“重空間輕基地”戰略的典型例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