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80後中國留學生的美國夢 半夢半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5 10:15:35  


 
  熊先生笑說,剛來美國時,他並沒有想太多所謂的美國夢,就希望自己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但是隨著就業後生活快速的推進,一方面生活逐漸變得安逸,一方面隨著中國逐漸變強大,他卻有些仿徨,“是留守美國還是回去發展呢?”他坦言既舍不得美國,也因無法分享祖國與時俱進的那種榮譽感而覺得脫節,而作為獨生子女一代,最割舍不下的還是“親情和友情”。

  和熊先生相似的張小姐是一名會計師,2005年出來的她想要“拓寬視野,體驗在不同國家的生活”,她坦言傳統定義上的美國夢和身份並不是她所追求的,她當初更在乎是求學的目的;進入職場以後,她覺得在專業上進步的空間較小,雖然曾經有過念經濟學博士的念頭,但她也坦言,“轉行會有一定風險,而且之前的熱情已被慢慢消耗,缺乏動力”,對於現在的狀態,她覺得沒有什麼不好,已學會享受,她覺得美國給她的最大財富,就是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

  已婚族 

  隨著結了婚,有了孩子,80後也漸漸扛起身上的責任,雖然生活的擔子在慢慢加重,然而心底做一番事業的願景仍舊在他們當中一些人心中萌動。

  2006年赴美念書的張天師(化名)是一名工程預算師,憑借其數學優勢,還沒畢業就拿到公司的Offer,工作後還利用業餘時間拿下工商管理碩士,他表示,當初想法很簡單,想到美國提升一下自己,喝點洋墨水,工作幾年就回去發展,可是慢慢覺得現實很殘酷,已在美國五年,中國的機會雖然很多,但卻需要人脈,現在回頭看看有些不切實際;而已經結婚生子的他表示,如果還是單身,“看著國內熱火朝天,也許一鼓作氣就回去了”,但是已經有了家庭,就覺得“男人再怎麼去冒險,也不應該把老婆孩子都拉進去”。

  談起美國的好,張天師認為是人際關係簡單,不過在美國公司上班的他也指出,相對於本地人,想得到上司的青睞和升遷機會也難一些;而從生活層面上講,他坦言美國太無聊,沒有亞洲的氛圍,娛樂活動少,朋友圈子也較小,“在南部連想出去唱歌娛樂一下,都沒有個像樣的地方”。他肯定表示,未來一定會回國發展。〈nextpage〉
  科研族 

  為在新時期貫徹“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留學政策,中國國家留學基金會管理委員會2003年設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來自河北的賈璋和湖北的羅詩靜名列紐約區2010年的獲獎者,今年他們分別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的博士學位,順利畢業,目前賈璋就職於波士頓公司的科研部,羅詩靜則馬上要到紐約作博士後研究,他們都很喜歡美國做科研的氛圍,說起美國夢,他們笑說,“更在意自己的夢,以及是否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畢業於北京大學的賈璋喜歡工程專業,他希望未來能在這一行做得出色,有一定的影響力,而因為就職公司的國際化,他表示也不會把自己局限在美國,而老一輩有房有車的美國夢並不是他所追求的,他覺得周圍很多朋友也跟他是類似的想法,更關注的是“自己內心的感受、是否開心、真正喜歡做什麼”。賈璋表示,美國最吸引他的是人才很多,且多才多藝,而且科研體系也相對完善。

  上海復旦大學畢業的羅詩靜回憶當時決定出來念書,是因為生命科學研究從水平來看,還是美國先進,而她也從大二起發掘自己對科研的興趣,慢慢確定未來的學術之路。來到美國後她也把心思花在專業上發展,從未想過什麼美國夢,但她承認確實很喜歡美國的學術環境,“我很享受研究的過程”,未來她希望做完兩年博士後,在美國或是中國的大學找一個科研性方向的教授職位,不過談到綠卡,羅詩靜持“中立態度,畢竟從簽證等角度來看很方便”。

  羅詩靜已結婚,老公是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兩個博士在一起,“我們經常談各自研究領域的問題,也更有共同的話題,理解對方”。

  創業族 

  現在美國的80後群體目前大都進入了職場或科研單位,而有生意頭腦的一些人則慢慢走上創業道路,上班給別人打工,下班給自己打工,而有些人還通過網絡,建立起社交群,尋求廣闊人脈和資金機會。

  朱捷是一名電力工程師,高中時就隨母親移民美國,說起美國夢,他一肚感慨,原本以為“三到六個月就能把英語說得和本地人一樣,真正融入主流”,等他來了一段時間後夢就粉碎了,發現根本脫離現實,經過一路磨練,如今的他更加務實,懂得利用自己雙語和電氣工程師的優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