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天然氣價改年內尚難實施 專家稱通脹是主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1 10:54:02  


  中評社香港7月1日電/近日,一位權威人士表示,天然氣價改已成為國家要重點推進的能源資源領域改革,但由於通脹等方面的考慮,價改方案年內尚難出台。同樣的消息記者從相關企業處獲得印證。

  《經濟參考報》報道,據悉,由於國外氣源在我國天然氣結構中佔比越來越高,國內天然氣巨頭在國內外價格倒掛的情況下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進口氣源的虧損。以幾大巨頭為代表的業內對天然氣價改的呼聲越來越高,從中長期來看,天然氣價格改革勢在必然。

  據了解,我國在天然氣需求上的增長使得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正在逼近20%,LN G和中亞管道輸氣成為最重要的兩種進口氣源。

  此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在研究部署2011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時指出,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並再度明確“穩步推進電價改革,完善成品油、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

  中國社科院預計,2015年中國天然氣需求缺口為500億-600億立方米,2020年缺口將達到900億立方米。有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天然氣產量達到944 .8億立方米,比2009年增長12.1%。進口液化天然氣(LN G )934萬噸,增長75%;管道輸送天然氣首年進口44億立方米;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15%。預計2011年,天然氣絕對消費量將比2010年再增加200億立方米,增長20%左右,供需缺口將進一步擴大。

  我國現行的天然氣定價機制實行以國家定價為主、市場調整為輔的管理形式,即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依據天然氣供應的自然流程實行分段管制。在定價模式上,無論是出廠價、管輸價還是天然氣終端價格,我國均採取成本加成的定價模式,即根據天然氣的補償成本加合理利潤並兼顧用戶承受能力來確定我國天然氣價格。

  業內一般認為,現行天然氣定價機制,適應於我國單一氣源供應的格局,伴隨我國多氣源(國產氣、進口管道氣、進口LN G )、多管線相互調劑、聯合供氣格局的形成,這種價格模式已落後於我國天然氣市場的發展趨勢。此前有消息傳出,一個價改方案的新版本是市場凈回值定價法:這種定價方式改變了過去由政府定價的方式,將天然氣價格與市場化的替代品種價格掛鉤,形成由市場確定的終端價,再減去管輸價格,倒推出門站價。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鄧鬱鬆表示,在目前氣源和管道逐步多元化,尤其是進口氣的比例逐漸增加的情況下,國家有關決策部門應該考慮如何解決氣源多元化帶來的天然氣成本變化以及國內外價格倒掛問題,有必要對現有價格機制進行改革。

  不少人士認為現行的定價機制導致了天然氣行業的惡性迴圈。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研究所所長單衛國表示,國內低廉的天然氣價格刺激了更多的用戶需求,甚至原來用油的現在都改用氣了,而需求的增加又進一步刺激了進口氣比例的增加,近兩年進口氣的價格高出國內很多,國內天然氣價格上漲緩慢。進口氣源的虧損往往需要企業承擔。

  不久前中石油向媒體表示中石油2010年進口中亞天然氣64億方,虧損50億元。

  “價格機制的調整已經是當務之急,這不存在窗口期這樣的說法。”單衛國表示,早在進口氣引入的時候就應該上調天然氣價格。現行的天然氣定價機制未能準確反映國際天然氣價格,一旦進行天然氣價改,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天然氣價格上漲。業內普遍認為,目前國內依然嚴峻的通脹壓力是延遲天然氣價改的主要原因。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毅軍教授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外的形勢諸如歐洲債務危機、美國經濟的不確定性等外部環境的變化都可能使現在政策發生加速逆轉,國內通脹可能會加劇。而國內現在的通脹壓力已使得大量中小企業境況艱難,今年實在不宜對天然氣價格改革進行大的動作。

  此外,剛剛過去的多地淡季電荒讓電煤矛盾再次被聚焦,電煤價格飆升、煤電聯動執行滯後都被認為是造成電荒的重要原因。鋻於電力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電價市場化改革再次被放到非常急迫的地位。

  劉毅軍認為,從這幾年日投產的資源價改重要性上看,天然氣價改應排在電價改革之後,“不論是價格調整的頻率和幅度,還是機制的轉變上,電價改革相較於氣改明顯有著更大空間。現在能做的就是儘量把天然氣定價機制細化。”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終端銷售電價已經上調,成品油定價機制由於市場化程度較高面臨更大的漲價概率,年內給天然氣價改留下的空間很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