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快評:楚樹龍澄清 解讀大陸意圖勿隨美起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8 00:10:08  


  中評社快評/據環球時報報道,北京清華大學教授楚樹龍在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的一篇文章,被島內媒體解讀為提出“一國兩府”概念。《聯合報》還稱“算是一種進步”,因楚不具官方身份,“拋出這個論述可能是從外圍試水溫”。不過23日,楚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澄清說,“我沒有說過‘一國兩府’的話”。 

  楚樹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解釋說,台灣媒體報道他在布魯金斯學會上發表的文章,最早起源於去年7月在美國卡內基和平基金會一次研討會上的發言,當時曾寫過類似文章,並在會場散發。後來,應布魯金斯學會約稿,修改並擴充後正式發表。記者注意到,這篇題為《為更好理解和提升兩岸關係而溝通》的文章約有4500多個英文單詞,其基本意思是:近些年來兩岸關係有了許多改善,以後要繼續改善,面臨著一些問題,例如現在兩岸都按照自己憲法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但並不是雙方的共同框架,這種關係是不正常的;兩岸要繼續談判,就不得不面臨如何處理兩岸政府之間關係的問題。楚樹龍說,但“我並沒有說‘一國兩府’”,那可能是他們對文章的理解與敏感。他稱,“一國兩府”是一個很早很舊的概念,李登輝時就曾提出,大陸沒有接受,現在哪種模式能解決兩岸之間的問題還不知道,關鍵在於雙方都必須承諾一個中國的共同框架,“至於未來是一個國家兩個政府,還是一個中央一個地方,那是另外的問題,我也沒法說”。

  我們注意到了最近兩個學者對台灣媒體的澄清事宜,一是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在美國發表專論,提到兩岸重新思考“雙重代表”的“兩個中國”架構而引發議論。他利用回應英文旺報記者莊明勳提問時說,他並沒有提倡“兩個中國”的解決辦法,台灣記者很有想像力,造成誤解。 

  另一個就是楚樹龍的澄清了。無獨有偶,又是從美國的什麼地方看到的文章引起台灣輿論的誤解。

  不可否認,楚樹龍的文章有新意,但是,他的確沒有提出“一國兩府”概念。為什麼在台灣引起這麼大的反響昵?我們認為無非是兩個問題:一,這樣的提法切中了台灣朝野的某種期待。

  另外一個則是,台灣朝野對於美國出來的東西有盲目崇拜的心態,見風就是雨。

  因此,我們需要提醒,台灣解讀大陸意圖切勿隨美國起舞,否則,中計也不知道。大陸對台的政策及思路,沒有什麼比來自北京的消息準確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