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5日電/一聽說美國證交會要出台方案治理“借殼上市”,馬上就聯想到這是不是衝著那些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來的。
最近,在美國上市的一些中國概念股接連爆出負面消息,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公司屬於借殼。所以這新規怎麼看都是劍指中國企業。
“借殼上市”,就是外國公司收購一個已經沒有經營業務或經營業務很少的美國上市公司,曲線實現在美國上市。由於上市周期短,審查沒有那麼嚴,很多在國內企業買個“美國殼”搖身一變成美國上市公司。數據顯示,2004年,中國企業在美借殼上市只有33家,到2010年這個數字增長9倍,達到349家。
買殼多了,問題也來了。且不論那些被勒令退市的,其他一些借殼上市的中國企業也發現,美國資本市場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有一家在美國上市6年的中國企業僅從OTCBB市場融到400萬元。而這一數字甚至不足以支付當年買殼及後來每年支付給律師、審計師等中介機構的財務成本。這家企業負責人說:“我也不怕把家醜告訴你,在CTCBB市場,我們完全不被人問津,股價才有幾美分,我們現在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就被這殼給套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