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乳業“自降標準”是在自毀前程
http://www.CRNTT.com   2011-06-20 11:31:42


  如果不是被稱為乳業“大炮”的內部人士曝光,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在眼下尚未走出“三聚氰胺”陰影的關鍵時期,國內乳業行業標準竟然如此之低。從王丁棉給出的數字看,新標準每毫升牛奶細菌總數由50萬個調高到200萬個,每百克牛奶蛋白質含量則由2.95克降低到2.80克。科技在不斷進步,管理水平也日漸提高,何以相關標準要求卻每況愈下?

  衛生部參與修改牛奶標準的專家那丁木德將此歸結為“具體國情”,指出這是為了“照顧最大多數奶農的利益”,標準太高了奶農們做不到。在筆者看來,這種說法毫無根據。看似權威的所謂“國情論”,從歷史看卻恰恰有違“基本國情”:中國乳業的黃金期是在三鹿事件發生之前的那幾年,但正是在後來的三聚氰胺、皮革奶等事件中,一些企業自降標準底線,才重挫了乳業發展,損害了奶農利益。

  進一步分析,個別大企業之所以極力推動降低行業標準,並非真心為奶農著想。一方面,中國當前並非完全市場經濟,大企業們可以憑借特殊政策支持等非市場手段來保持自身地位,無需倚重標準門檻;另一方面,國外奶牛大多已實現規模養殖,奶業公司與養殖農場主是不同的利益主體;中國目前則以散養為主,公司+農戶的模式,使得單個養殖戶不過是大公司的產業末梢,對其依附性明顯,科技檢驗投入、牛奶質量標準等往往是由大公司來實現和控制。這種情況下,大企業通過降低標準將會直接獲得豐厚利潤。

  然而,從行業的長遠發展來看,這種著眼於當前利益的自降標準,顯然是一種違背規律的短視行為:企業利益、奶農利益,都要以消費者健康為前提;標準降低,消費者健康受損,最終誰的利益都將是一場空。

  目前,中國乳業發展正面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對內,國人的不信任情緒短期內難以完全消除;對外,洋品牌的入侵壓力正有增無減。走出這一困境雖需多方努力,但最根本的,顯然要靠提高自身產品質量。中國乳業倘若無視這種現實,卻為了逐利不惜降低標準,則無異於自毀前程。(時間:6月20日 來源:新華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