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郝柏村:戰略錯誤 蔣介石從巔峰到谷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16 12:57:57  


 
  速戰速決 戰略完全失敗

  10.國軍在大軍指揮中所犯的戰略錯誤:

  (1)戰力的消長,是戰略的根本問題,包括有形(物質)戰力和無形(精神)戰力的評估與判斷。國軍在整個戰略判斷上,低估了共軍的精神戰力,而高估了自己的有形戰力。

  (2)用兵之道,在全軍破敵。當敵方戰力逆勢時,應採速戰速決,殲滅敵軍;當敵我兵力平衡時,應以主動、機動尋求局部殲滅,轉平衡為優勢;但當兵力劣勢時,應避免決戰,則以全軍為上。

  甲、自日本投降,至一九四六年十二月馬歇爾離華,十六個月間,國軍因受和談影響,未能主動尋求決戰(尤其是華東戰場),坐待共軍戰力成長,已失去速戰速決的戰略時機。

  乙、共軍利用邊談邊打,十六個月的時間,完成消化俄所收繳日本關東軍及偽滿軍武器裝備,在東北完成五十個師的整建。

  關內各戰場接收偽軍裝備,及由蘇聯援助,亦完成野戰軍的整建。故邊談邊打期間,共軍且達成持久與局部殲滅國軍,爭取了戰力平衡,甚至在一九四八年初,共軍在東北已居於優勢。

  (3)一九四六年底,和談調解破裂。而蔣、馬的破裂,其嚴重性更甚於蔣、毛的破裂。故一九四七年春開始全面進剿,大勢上已無速戰速決的可能。而攻取延安,軍事上既未殲滅共軍有生力量,而政治上則斬絕恢復和談之可能,乃形成蔣介石以孤軍,對抗史、毛的聯軍,則成敗之勢更明。

  (4)國軍自一九四七年春全面進剿,既未捕捉共軍主力決戰,主戰場不明確,空軍未能集中主力,用於決戰,而為各戰場的救火隊。在運動戰中,共軍阻援打點的戰略多獲成功。至一九四七年終,國軍速決戰略完全失敗,且兵力轉趨逆勢,而無形戰力更不能與共軍比。

  (5)惜蔣介石此際未作理性思考,白崇禧一九四七年曾向蔣介石建議,立即主動放棄吉林、長春及石家莊等重要城鎮據點,縮短戰線,改採戰略守勢,未被蔣介石接受,乃戰略錯誤。一九四八年夏末,實為全軍最後時機。

  (6)蔣介石明知自一九四七年冬起,共軍已可全面採取攻勢。蔣介石雖以戰略守勢為名,實際仍圖以決戰轉變頹勢。但就戰略而言,在兵力劣勢、態勢不利情況下尋求決戰,實乃敵之希望。

  東北既敗 軍事支離破碎

  (7)蔣介石親自主導東北戰場,遼西瀋錦會戰,致東北精銳主力覆沒,乃一九四八年全面軍事崩潰的開始。

  (8)東北既敗,關內仍圖決戰,致遭徐蚌會戰失敗。

  (9)一九四九年一月,蔣介石下野後,軍事戰略更屬支離破碎,幾乎無戰略指導可言,乃至大陸完全變色。

  (10)試以幾個如果:

  一九四八年秋,如果東北戰場蔣介石採取軍師長意見,放棄瀋陽,主力向營口撤退,確保以營口與葫蘆島兩港,為補給線的據點,以卅萬大軍分守兩個主要海空據點,足可牽制林彪五十萬大軍入關,可保華北平津走廊。

  如果以秦皇島港及大沽港為補給基地,足可保衛平津走廊,則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共不可能在北平宣稱建政……

  以上如果的戰略如採用,既能和亦能戰,以待美國政局的演變。

  唯有美、蔣合作,才能對抗史、毛的合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