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中國經濟的焦點與拐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10 23:06:40  


  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0日發表社論說,中國經濟進入焦灼期。在這焦灼期中最受關注、爭議最多的,是中國經濟的焦點和拐點。所謂焦點,就是一個通貨膨脹的起落;所謂拐點,則是政策和經濟的兩頭變化。盯住這焦點和拐點,中國經濟的走勢,大致可以把握。

  社論說,當前中國經濟焦點是通貨膨脹,雖在經濟界還有不同說法,但在政府當局,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這類最高政策智庫,到綜合調控的實務部門,意見一致。也就是說,從政策的制定調整,到調控的操作,目前當局是以治理通貨膨脹為頭等大事,是視為經濟工作焦點的。

  中國的通貨膨脹指數不斷走高,治理通膨被視為焦點,但對通膨的成因、通膨的表現,還有不同的說法,包括在政府內部,這就令治理通膨這一焦點,有些焦慮。不同的說法,首先是來因,有認為源自貨幣太寬鬆鬆出來的,有認為源自結構性失衡亂起來的,還有認為供求已失序炒出來的。

  社論說,來因看法不同,類型也就分出多種而複雜,主要說是三類通膨,即輸入性通膨、成本推動性通膨和流動性通膨。而據這來因和類型,評估出三種可能走勢,即“頂點”論,年中就要到頂下滑;“持久戰”論,認為通膨影響會持續可能長達二、三年;“轉折”論,即中國的通膨,將可能轉為對經濟殺傷更大的通縮、滯脹。

  對這焦點的議論紛紛中,新的通膨勢頭又現,那就是肉蛋菜等農副產品價格的上揚。5月以來,原以為會緩解的通膨有加劇之勢,最令國務院領導人眉關緊鎖的,是豬肉價格的上漲。5月豬肉價格的上漲,是生豬主要輸出省四川,一直漲到主要消費地華北華東。肉價全國普漲超過四成,高的已上漲五成有多。

  社論說,豬肉價格的起伏,在中國向來是農產品起伏的標竿,同時豬肉價一旦急速上揚,通常意味著惡性通膨到臨。豬肉價格急漲的同時,菜價又大幅上揚。5月中國相當數量的省級地方,都出現菜價波動。肉價、菜價漲起來,下一個就是糧價,如果糧價一動,則中國經濟就有不穩的可能了。

  而一旦在菜價、肉價之外,再出現糧價不穩,就可能引領惡性通膨,甚至出現經濟亂局,這也就是需要關注到中國經濟的拐點。

  中國經濟的拐點則分兩頭,一頭是調控政策變動的拐點,一為經濟走勢起落的拐點。調控政策和經濟走勢,本來互為因果,又各有先後。先看調控政策,自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施展出“四萬億”大投資之計劃後,去年開始有了宏觀調控政策的拐點,那就是由“寬鬆的”貨幣政策,走向“穩健的”實則是緊縮的貨幣政策。

  社論說,今年4月以來,對宏調政策拐點的判斷,分成兩個針鋒相對的派別,一是認為緊縮已到頭,該拐向寬鬆一點了,這種看法,主要是從通膨無害的角度看去;另一主張自然是要求再緊一點,角度主要從房市的未得治理,泡沫的大量存在,通膨之威脅加大去看。

  對經濟走勢的拐點,主要是“下滑”論與“穩增”論之爭。經濟界和政府部門,都有人認定中國經濟有再度滑落的可能,因為房市可能暴跌,泡沫吹破,令經濟持續走軟到大幅下挫。而另一派則認為,中國經濟將保持較高成長,因為通膨有可能趨緩,房市不會大幅下跌,只要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鬆緊得當,中國經濟今年仍將保持穩定成長。

  對目前的焦點和拐點,中共領導層都相當重視,但如何落藥又如何下刀,仍舉棋難定。其中,對通貨膨脹走向的判斷,相當關鍵,由於歷史經驗,中共領導層有極大的通膨恐懼症,又以現實的要求,中共領導層對經濟能否穩定成長,經濟滑落會否帶來“不穩定”的副產品,又極為敏感。

  社論說,目前智囊機構已開出藥方,建議採取全方位防範措施,外防國際市場的波動,內防新漲價因素的強化,可能多頭出擊緊縮防脹如加息、控價等,相關緊縮政策可能全面加碼。與之同時,又要解決微觀的問題,如防止中小企業倒閉潮,適度放活實體經濟等等。但防通膨和穩增長,針要兩頭利,任務相當艱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