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陸客自由行 台灣準備好了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10 09:17:09  


  中評社台北6月10日電/兩岸兩會8日舉行首次“兩岸協議成效與檢討會議”,達成6月底前正式實施陸客來台自由行,與以往團進團出只能按照預定旅遊路線走馬觀花不同,陸客自由行可以與台灣民眾“零距離”接觸,深入瞭解台灣、喜愛台灣,體會台灣的人文之美、民主之優。 

  旺報社評指出,在此之前,已有一部分或來台短期就學、從事商務活動,或是藉“商務簽證”先行達到自由行目的大陸人士,他們的深刻感受就足以說明一切。 

  從《旺報》兩岸徵文版的大陸交換學生文章中可以發現,台灣課堂的自由、校園的無障礙設施、同學之間親切自然的互相關愛是最令他們感動之處。廣東中山大學楊帆同學在政大的八卦教學樓中迷路,還沒開口就有同學放慢腳步主動輕聲詢問他:“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 

  曾多次來台參加宗教學術活動的大陸學者則對台灣義工的奉獻精神和強大力量有深刻感悟:“學者、大學生、退休官員、退休老師、企業主等各行業人士,或隱或顯投入義工行列,潤物細無聲,自然孕育著社會責任的實現,及熱愛鄉土的情懷。”更多的文章則提到台灣人掛在嘴邊的“謝謝”,自動細緻的垃圾分類,捷運電扶梯靠右站讓出左邊給趕時間的人等等這些台灣人習以為常的小事,但這在陸客眼裡卻是倍感溫馨與體貼。 

  兩岸同為華人社會,但大陸因為經歷文化大革命等多次政治運動,許多傳統已經失去,再加上改革開放後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價值觀,現在雖然經濟發展起來了,人民的物資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卻相對空虛,而台灣較為完好地保存了中華文化。一位到世界各地旅遊的北京80後,唯有到台灣旅遊“能尋找大陸丟失的一些東西”。還有更多的大陸人士說,台灣是他們的“心靈的故鄉”。 

  台灣也可成為華人民主典範,大陸民主之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于建嶸來台灣學術交流期間,四處詢問台灣民眾:“假如官員把你的房子拆了,怎麼辦?”99%的答案是:不可能!否則便去法院提告,如果法官腐敗則找“我的議員”去告法官,議員若是也腐敗,“我下次就不選他!”自由行的開放,將有更多的大陸人士來台,台灣的民主素養將對他們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社評期待,陸客自由行能為兩岸民間社會的情感交流、相互認同奠定深厚基礎,但陸客的安全與政治風險問題卻不容輕忽,處理不慎,反而會破壞兩岸民間相互認同度。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曾經發生不少意外事件,包括最近的蘇花公路坍方、阿里山小火車翻車,誰也不能保證自由行不會有意外發生,甚至因刑案發生的事件也不能避免,過去就曾經發生日本女子井口真理子來台自助觀光被殺害的案例。“觀光局”要求填寫緊急聯絡人或是洽談保險金等事宜不過是治標之方,非治本之策。 

  兩岸關係特殊,不排除有人刻意政治操作、製造衝突的可能。2008年江陳首次會議,海協會長陳雲林在機場、飯店遭到民進黨人士的包圍叫囂,不能說是意外事件。 

  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到台南孔廟參觀遭到獨派人士的抗議而跌倒,也不能視為個別事件,政府應將這種極端性行為視為“政治風險”,建立管理機制。 

  台灣統獨對立氣氛嚴重,獨派人士無法以平常心對待陸客,就像對待陳雲林一樣,動輒以“中國豬”、“滾回去”的極端侮辱性語言待客,陳雲林、張銘清都算是官方人士有人保護、也知所節制,但一般大陸民眾很難保證不會回嘴,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引起意外衝突。這種衝突會嚴重到什麼程度,相信沒有人能預言。 

   劉自然事件、二二八事件都是星星之火所點燃,兩岸關係的和平進展得來不易,台灣的政治緊繃,尤其是選舉一到,任何手段都有可能出現,陳文成事件、兩顆子彈歷史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 

  如果有心人企圖遲滯兩岸關係正常發展,而在陸客身上作文章、引爆衝突是輕而易舉之事。對於這樣的風險,政府不能不預設安全機制。 

  除了兩會要多加宣導之外,“警政署”可以在現有建制下設置陸客服務處,配置緊急專線,類似119或110專線,各分局應有專人因應陸客的緊急需求,一旦意外發生,陸客可以在第一時間求援。 

  海基會及民間公益團體也可以招募義工成立陸客服務中心,在各地設置分會,發生緊急情況或意外事件時,可以提供最迅速的協助,避免事端擴大。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