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社台北論壇:馬兩岸論述變沒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1-06-17 00:23:30


 
  謝大寧:馬的某些表達方式開始學習民進黨的某些語言

  剛剛兩位的評論,認為馬政府三年來整個兩岸政策上的思維基本上沒有變,我同意這樣的看法。馬就是一句話“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的不統不獨不武,最近他更清楚地解釋不統是在他任內的不統。以上說法做為一個概念表述,其說服力如何先不講,我同意馬的邏輯是沒變的,他的這套邏輯還是在當“陸委會”副主委的那套邏輯,或國統綱領時期那套邏輯。

  要說馬的變,也許只在某一些表達方式上,他開始學習民進黨的某些語言,包括“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可是國民黨稍作修飾後,乃成了“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下面還以一句“台灣的前途由2300萬人決定”。這樣的邏輯是怪的,嚴格來說這兩句話都有模糊的空間,可是這個講法的出現,代表馬的論述是在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當中尋找某些重疊的空間。

  當你把這樣的邏輯架構在一起,會有甚麼問題呢?如果我們純然從“國統綱領”的邏輯來看,“憲法架構”下的不統不獨不武,你可以把“不統”理解成“近程階段”,未來則還是以終極統一為目標,“國統綱領”的整套邏輯是清楚的。但是當馬英九整個語言略做修正,把“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加入,而硬拗說誰能反對這句話時,他不知道問題就出來了;因為他說這句話的語境,其實不是在講“中華民國”面對全世界時是主權獨立的,而是面向大陸而講。當這句話的語境是面向大陸時,你說“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句話就變得很詭異,它就會造成邏輯上的困難,也與“國統綱領”之間發生邏輯上的衝突,在這狀況下我們該如何去解讀馬的不統不獨不武?馬英九可以說我的不統是任內不統,這話是不錯,當然他可以說他只能決定其任內的事情,可是那未來又如何呢?如果是終極統一,卻又說“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你面對大陸講這句話,那我怎麼理解這邏輯當中的競合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