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院士:不能把長江中下游的問題都歸罪於三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23 09:14:06  


 
要防止移民無序回流

  東方早報:這次國務院的《規劃》中說,“到2020年移民生活水平和質量要達到湖北和重慶同期平均水平”,這個“2020”是怎麼得出的呢?

  盧耀如:這應該就是根據兩個五年計劃算的吧,但從中我們要看到一個現象:現在很多三峽移民又部分開始回流了,重新聚集到三峽地區,另外還有新到三峽庫區來發展的。這說明三峽生態環境在好轉,因此,人口反而增多了。

  但是,三峽庫區人口一定要控制,人聚集得越多,越影響三峽庫區的生態環境,若再開辟新的城市,又會引發地質災害。這是今天需要考慮的,所以需要政府進行產業調整及相關政策引導,避免移民和新移民的湧入。

  東方早報:所以這次國務院出台的《規劃》中,移民、庫區生態環境、庫區地質災害、中下游不利影響等方面都有涉及……

  盧耀如:國務院提出三峽後續計劃非常正確,是根據已取得成就和客觀實際的需求,進一步做好有關工作。需強調一點,并不是像外電所說的原先沒有考慮這些問題。

  長江這樣大的流域,不可能不同地方、不同部門只管自己眼前的一攤事。江河綜合治理中,必須包括地下水與地表水的合理調蓄,統一綜合治理,達到旱澇兼治的目的。

  地質環境是產生水旱災害的背景條件,進行江河的綜合治理,必須立足於地質環境效應,減少與控制災害的發生與發展,并能不斷地提高地質環境的質量。

  千萬不能因三峽移民取得的成就、搬遷城鎮有全新面貌,而又無序地造成大量人口往這新城鎮雲集。

再投1700億不算多

  東方早報:說到地質災害,宜昌等地有關部門稱,庫區面臨著一個“庫岸再造”的過程,這一般需要多長時間?主要會給當地帶來怎樣的影響?

  盧耀如:庫水主要影響一般由幾年到10年時間,不會很長。

  我們應知道,地質災害是不可避免的,三峽在建壩前,滑坡、泥石流就較多。修建水庫後,國家關注地質災害防治,在三峽庫區還是取得很好的進展。重慶地區由於監測預警起了作用,去年雖然有不少地質災害發生,但卻是零傷亡。今後,不能高枕無憂,仍要密切注意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并繼續進行防治。

  東方早報:當初說,三峽工程的防洪功能是第一位的,會成為調節四川盆地氣候的空調,可為什麼近幾年極端天氣那麼多?

  盧耀如:這種極端天氣全都歸因於三峽工程,肯定是欠科學的,也不可能。

  當然,在長江中游三峽大壩攔腰一截,必然改變著原先平衡的狀態,使長江流域這一個自然系統一分為二,不僅一切地質作用都要產生調整演化,空氣中水氣流動也會有相應變化。但是,這和大片地區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相比,應當說是不可等同的。去年福建、海南等許多地區也發生大水災,這肯定不是與三峽有關。

  東方早報:您估計三峽後續工作還要投入多少?有媒體報道說還要1700多億。

  盧耀如:難說,但這個數字不算多。今後的投入主要還在移民,當然,幾部分都很重要,但如果不能控制移民,庫區不得不建新城市,那防治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防系統也是需要投入的,還得有幾百個億,生態保護也得有好幾百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