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民日報》連發4文談如何面對當前社會心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9 14:28:59  


 
  5月5日:用公平正義消解“弱勢心態” 

  “弱勢心態”的存在與蔓延,對我們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警示,更是一個啓示。它反映了社會轉型期的心靈脆弱與困境,也隱藏著心靈強大與和諧的必由之路:在公平正義陽光照耀下,用規則與制度創造公平發展的空間、共建共享的平台,一個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機會、人人有希望的社會,將會大踏步地走出“弱勢心態”的陰影。

  “你是弱勢群體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在一系列社會調查中,無論是扛著編織袋進城的農民工、拿著簡歷在職場奔走的大學生,還是月收入上萬的白領、令人羨慕的公務員,紛紛給自己貼上“弱勢”的標簽。這種反應,與其說是弱勢群體在擴大,不如說是“弱勢心態”正在蔓延。

  有人說,心理危機是社會高速發展的必然產物。在社會結構劇烈變化、社會利益猛烈分化的時代,出現了馬克思所說的“茅舍樣小房子旁邊忽然聳立一座宮殿”等貧富、收入的反差,人們的心靈世界承受著前所未有的衝擊,焦慮、緊張、不安等情緒和心態也由之而生。

  調整這種心態,一方面需要社會成員以積極的態度看待這種變革中的“陣痛”、轉型中的“落差”,以主動的自我調節,培育理性的視角;另一方面也要追尋普遍彌散在各個階層的“弱勢心態”的心理根源。

  要看到人們最為痛切的,不僅是自身素質和技能的“無能為力”,更是在欠公平、不公正環境下的“回天乏力”。勤勤懇懇的合同工有些接受的是比正式工少得多的工資,沒有背景的大學畢業生在“蘿蔔招聘”中黯然出局,兢兢業業的公務員眼看別人“又跑又送”突破了“天花板”……對於這樣的“非競爭型弱勢化”,有學者這樣比喻,好比在跑步比賽起跑的時候,就排斥了一部分人,不許他們參加比賽,或者讓他們後跑。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們覺得自己渺小和“弱勢”,很多時候是因為面對那些自認無法對其加以控制的事件,使得無力感、不安全感、不穩定感等五味雜陳的“弱勢心態”被成倍放大。 

  “弱勢心態”之下,有人破罐子破摔,由暴跳而至暴戾,導致傷害兒童等極端性事件;有人堤內損失堤外補,吃了三聚氰胺的虧就要在天價醫療上找補回來,“上不去”的痛苦就要在“貪起來”的瘋狂中舒緩;有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在平凡中變得平庸,在失望中陷入絕望。如果說“穩定預期”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那麼“弱勢心態”就是在侵蝕我們社會的共識,消磨未來的希望,構築現實的壁壘,可能把社會引入人人皆輸的“囚徒困境”。

  其實,公平永遠都是一個相對概念,追求絕對公平的“無差別”境界,既不現實也不可能。倘若沿著這種思路想問題,即使是在工作和事業上都很強勢的人們依然會感到諸多的不滿足、不愜意、不高興,怨天尤人,抱怨指責。這并非全是客觀現實的毛病,也緣於不能正確看待差異而產生的畸形心理。這就是為什麼中央要將培育健康心態作為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并置於當今社會管理創新的剛性要求之下。

  不管從哪個層面說,“弱勢心態”的存在與蔓延,對我們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警示,更是一個啓示。它反映了社會轉型期的心靈脆弱與困境,也隱藏著心靈強大與和諧的必由之路,那就是:在公平正義陽光照耀下,讓人們的權利都得到保證,讓人們的奮鬥都獲得價值。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需要個體在自立自強中揚起心靈風帆,更需要社會管理者用規則與制度創造公平發展的空間、共建共享的平台,一個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機會、人人有希望的社會,將會大踏步地走出“弱勢心態”的陰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