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林建山:有感復甦與無感民意的落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8 16:58:09  


  中評社台北5月18日電/520是馬英九就任滿3周年的日子,並且是宣示爭取連任的重要里程碑。整體而言,過去3年的經濟發展與表現,比起陳水扁執政時期,有顯著的進展與改善,甚至帶來“有感復甦”;即使如此,台灣社會卻普遍存在與此相反的“無感民意”,這對馬英九構成“連任危機”的嚴厲挑戰。 

  台灣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林建山今天在旺報撰文指出,檢視這段時期,從台灣經濟發展、對外經貿投資擴展,乃至兩岸關係的突破,可以看到足以讓多數民眾乃至國際社會認同的良好表現。國內生產總值(GDP)從4000億美元,擴大到4839億美元,增幅高達21%,名目經濟成長率從馬英九剛上任的0.73%,躍升為5.04%,與金融海嘯過後的其他經濟體相比,已相當傑出。 

  政績與民意有差距 

  然而這些績效,在每位民眾感受上,就出現落差:民眾年平均所得,從2008年的15194美元,只微增到16432美元,僅成長8%;而每人月平均薪資,從2008年的43105元新台幣,減為42420元(-1.6%)。 

  這種總體與個體的相對落差,正是造成台灣社會及民眾無法感受“馬上好”的最直接原因。 

  另外,從人力資本利用與就業情況來看,2008年台灣總人口數為2299萬人,至今僅略增至2321萬人,3年間人口增長率為0.95%,就業的勞動人數也幾乎是從1085萬人,微增至1113萬人,但是同一期間的勞動參與率,卻從58.28%降為57.97%,以致失業率縱然已降到5%以下,但實際卻成效有限,結果造成“憤青”人數越來越多,也成了蔡英文的支持團體“首投族”人數持續增加的重要因素。 

  另外,對台灣經濟轉型最具關鍵性的服務業,特別是國際化關聯度較高的運輸業及金融業,過去3年表現平平,兩者同樣處於從負成長轉為低度成長的乏力局面,而反映到整體人力僱用上,幾乎沒有明顯增加。然而,工業部門的用人卻明顯減少,特別是製造業與營造業。服務業中的運輸倉儲與批發零售,則是用人減少最多的部門,產業發展呈現負向。分析背後因素有2個:一是過去20年來,馬政府未扭轉人才大量外流的惡化情勢;二是馬政府強調庶民經濟並過度框束干預價格機制的自由,嚴重打擊服務業的活化發展,無非是馬政府最需要檢討的重大產業議題。 

  信心不足投資停滯 

  在對外經貿關係上,外貿成績表現亮眼,尤其是兩岸關係改善以來,台灣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量,快速遞增,但卻是對大陸暴增而歐美市場則是低緩;僑外資金來台投資與過去20年相比,也沒有太大改善,特別是開放陸資來台,更是少得可憐,迄僅1.45億美元。 

  製造業的投資環境,也出現惡化情況,工廠歇業倒閉數累計超過13206家,已達全臺總工廠數7.8%的警訊水準。新登記工廠數3年內減少1463家,也成了島內就業率偏低,失業率無法有效抑制的根本原因之一。 

  從僑外投資缺乏吸引力到島內固定資本形成不足,無疑是馬政府經濟表現的不足之處。過去3年,島內固定資本形成僅由2.66兆(新台幣,下同)微增至2.9兆,3年前猶有政府部門公共投資之年成長12.6%及公營事業3.6%的大力支撐,但如今卻都轉為負成長,尤其讓人倍感心驚的是,民間部門投資的冷感與退卻,到現在還未有改變跡象。 

  島內投資環境若無法改善,將是馬英九執政的最大經濟敗筆,恐怕也會是明年尋求連任的最大致命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