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京刊:美國金融體系不是最好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9 00:17:23  


 
  這也體現了銀監會分類實施、分層推進、分步達標《巴塞爾協議》的實際行動。

  金融開放當緩行

  賀立平教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在這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市場的准入標准是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奧巴馬 去年提出5年內出口翻番目標後,中國對美而言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工廠 ”,更成為重要的“市場”,美方可能就中國推進金融領域改革及資本項目開放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美方一些學者眼中,中國的金融市場受政府監管太嚴,他們期望看到一個更開放、更自由的資本環境。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吉爾特.貝卡爾特(Geert Bekaert)對《中國經濟周刊》說,對中國來說,金融機構的發展與開放對長期可持續增長至關重要。“如果中國希望有一天能成為真正的發達經濟體,它就必須充分發展它的金融市場,并且進一步對國際投資者開放。”

  貝卡爾特還認為,中國金融結構的特殊性在於,政府對資本流動有大量的政策規定,這不僅花費了大量成本,也干擾了資本配置。

  “最終,中國必須開放它的資本市場,這個‘開放’包括匯率、債券和資本流動。而這也要求中國減少對固定匯率的控制。它將讓中國投資者有更多境外投資的機會,讓金融系統的資本配置更加完善,讓中國人在退休金的規劃上有更靈活的選擇。”

  貝卡爾特對《中國經濟周刊》說,“基於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這種改革不可能一夜間發生,但一些細節的改革已經在進行中了,這也讓一些聰明的投資者利用這些細節改革把握了一些機會。”

  相對於美方專家對中國市場開放的急不可待,中方專家則認為市場開放要緩中求穩,從而避免盲目開放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損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