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學者稱解放軍應主動釋放熱點軍事信息防遭猜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8 08:54:55  


  中評社北京5月18日電/解放軍報編者按:21世紀是信息網絡時代,網絡因其所特有的開放性、虛擬性、交互性、隱蔽性,在給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帶來“福音”的同時,也會成為某些敵對勢力炒作軍事信息、歪曲我國國家和軍隊形象、實施輿論欺騙和意識形態滲透的重要渠道之一。在這個沒有硝煙、看不到對手的戰場上,如何識破網絡喧嘩背後的真相,始終保持思想和行動的自警、自省和自律,成為擺在每位官兵面前的現實課題。

  軍事信息緣何容易被熱炒

  軍事信息保密性強,使外界充滿神秘感。自2001年“9.11”恐怖襲擊發生以來,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就成為美軍通緝的頭號人物。為了避免個人信息被追蹤,本.拉登不再使用手機與互聯網等通訊設備,其詭秘行蹤一直令美軍頭疼不已。而今年5月2日本.拉登之所以在美軍突襲中被擊斃,恰恰因為美軍情報人員捕獲了其親信謝赫.阿布.艾哈邁德的衛星電話信息。可見,對於軍事角逐各方,一方面要竭力確保己方軍事信息只在特定範圍內“共享”,防止洩露出去為敵所用,另一方面又要設法獲取對手的軍事信息,爭取在“知彼”中贏得主動。正因為如此,軍事信息歷來就是軍事角逐各方爭奪、控制的焦點,也是國際國內公眾信息需求的熱點。軍事信息一經在網上傳播,很容易引發熱議,成為網絡炒作的話題。

  我軍使命任務拓展,日益受到社會關注。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引起全球矚目,綜合國力的明顯增強受到世人關注。近年來,成功舉辦奧運會和世博會、有效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隆重舉行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的出色表現,更是讓國際社會“瞪大眼睛”看中國。隨著國家戰略利益的拓展,我軍參與國際維和、聯合軍演、海外護航、國際救援等多樣化軍事任務日趨增多,國際社會對我軍也給予了更多關注。而網絡傳播所具有的範圍全球化、速度即時化、信息海量化、身份隱匿化的特點,就使它成為網民對中國軍隊建設說長道短的開放空間,對中國軍隊形象評頭論足的自由場所。在這些議論和評價中,正面的不斷增多,但也有一些網上炒作,反映出網民對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認識存在偏差和偏見,對我軍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實踐存在誤讀和誤解。

  敵對勢力滲透影響,借網炒作興風作浪。2008年拉薩“3.14”打砸搶燒事件發生後,一些西方媒體網站通過各種手法歪曲事實,捏造所謂“武警鎮壓僧侶”的報道,以此混淆視聽,醜化我軍形象。我國媒體迅速通過網站在第一時間將事實真相告之國際社會,及時戳穿了謊言。可見,互聯網已成為某些西方國家對我進行滲透和污蔑的重要渠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