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2010年《富春山居圖》成畫660周年之際首發的《富春山居圖》特種郵票。該郵票以《富春山居圖》整幅畫卷為藍本(5月11日攝)。當日,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在浙江省博物館點交啓運,將經由北京後赴台,於6月1日在“山水合壁——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上,與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聯合展出。這將是該畫作兩部分在分別360年後首次實現合璧。新華社 |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傾力構制的傑作,始畫於元至正七年(1347年),完成於至正十年(1350年)。明清時期,《富春山居圖》為收藏家吳洪裕所得。後吳氏病危,以此圖投火為殉,幸被其侄從火中搶出,但惜前段數尺已焚毀,斷為一大一小兩段。後幾經輾轉,長0.51米、題跋6米多的前半卷《剩山圖》存於浙江省博物館,長6.4米的後半卷《無用師卷》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一端存大陸,一端藏台灣,畫卷雖斷而氣韵不斷,畫卷“合壁”則血脈相融。在兩岸民眾心中,命運多舛的《富春山居圖》“合壁”出展,早已是兩岸文化交流道路上的一個象徵意味濃厚的符號。
20世紀90年代,浙江相關部門就開始謀劃兩岸《富春山居圖》“合壁”展出,一路波折,始終未有實質性進展。
“當時的兩岸文化交流遠沒有今天這樣熱絡和頻繁。”陳浩說,他與台北故宮博物院負責人有過多次書信往來,但始終交涉未果。
在2010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何水法提交了一份提案,倡議讓“分居”海峽兩岸的《富春山居圖》能回歸故里,“合壁”展示。
在當年全國兩會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回答台灣記者提問時,動情地說到了《富春山居圖》。一句深情的“畫是如此,人何以堪”引起兩岸熱議,給“合壁”展出帶來新的曙光。
此後,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訪問浙江、浙江省省長呂祖善訪問台灣等期間均談及“合壁”展出事項,在兩岸共同推動下,今年1月16日簽署備忘錄,浙江省博物館同意向台北故宮博物院出借《剩山圖》,這也是《剩山圖》1956年被浙江省博物館收藏後,首次館外展出。
名畫“合壁”,浙江邁出了第一步。但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也一再表示:兩岸的文化交流必須是雙向的,也更有利於更好地傳播。“希望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能夠促成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無用師卷》到大陸,與《剩山圖》再次聯合展出,讓海峽兩岸同胞都能一睹《富春山居圖》“合壁”的真容。”
據介紹,展覽將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從6月1日至7月31日,除了展出《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外,還包括“黃公望書畫珍跡”、“《富春山居圖》臨仿本”、“黃公望的師承與交游”等單元;第二期從8月2日至9月25日,展出“明清時期黃公望的影響”等單元,呈現《富春山居圖》在中國文人畫傳統中承先啟後的藝術成就。
出於對珍貴文物的保護考慮,《剩山圖》展覽只在第一期中展出。隨後暫時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中,9月25日撤展後隨其他展品一同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