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間接影響家庭生活
而來自事業上的壓力,也間接作用於家庭生活。很多因丈夫深造或工作而跟隨來新的女性移民,都經歷和楊依群類似的一段“轉型期”。畢業自北京協和醫院的小雪(筆名)坦言,自己原本在國內時是職業女性,可來到這邊卻因為學歷不受認可而無緣原本的醫科專業,不得不先“靠家里養活”。反觀中國國內同屆校友,自己似乎相形見絀。
小雪說:“當事業遇到不順時,人很有可能會對家庭過於依賴,更需要家人給予感情上的支持。剛來新加坡那會兒,我和老公經常發生爭執。回過頭來看,當時的種種煩躁正是因為,我沒有事業上的成就感作為支撐,對他產生過高的期待和太多依賴。而老公覺得我不理解他,感覺‘我還要做工,賺錢養家。累了一天回到家,你還對我不滿,不理解我。’如此一來,兩個人就會產生摩擦,造成不快。”
女性移民面臨特殊境況
事實上,這類女性移民所面臨的境況,並非本地獨有的現象。自從移民問題成為國際學術界的研究對象開始,女性移民就受到格外的研究與關注。新美國傳媒(New America Media)兩年前曾針對“新時期美國移民中的女性”進行社會調查。在這份題為《女性移民:21世紀家庭管理人》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家庭團聚,而非事業發展,是華裔女性移民的主要原因。文中也提到,“大多數亞洲女性來美前是專業人士,但多數在移民後無法找到相應工作。華裔女性只有24%繼續從事專業工作,在所有族裔中比例最低。”在美國一些華人社團也就這一現象展開了一系列互助、求職搭橋等活動,幫助婦女移民過渡。而香港近年來也出現諸如“同根社”等非盈利團體,致力於“新來港婦女自助”。
自己是最關鍵的利器
正如托爾斯泰所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能夠很快在新環境里如魚得水的新移民,儘管行業不同,經歷各異,卻都表現出同樣的積極、樂觀和穩健。抵抗新環境所帶來的衝擊,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新移民手中最關鍵的利器,還是自己。
微笑面對生活
“微笑面對生活”,一個聽起來“俗不可耐”的建議,卻在電話另一端羅麗娟(48歲)不時發出的爽朗的笑聲中變得有形而具體。陪女兒來本地求學的那一年,她38歲。為了女兒的未來,她放棄了在中國的個人生意,來到新加坡,在美容院做工,至今已十年。正如女兒說的,“媽媽以前是自己的老板,來到新加坡以後卻給別人打工。”
羅麗娟說:“開始時也曾情緒低落。剛來時不懂英文,很羨慕本地同事可以用英文還有方言和顧客交流,業績自然比我強,當時確實著急。但我覺得,凡事要往好的想。英文程度不好,我可以用別的方面彌補,比如提升我的技術。”
在她看來,新加坡“是華人生活最好的地方”,而新加坡人的友善時常讓她感動。她真誠地強調:“新加坡人真的真的很不錯!他們樸實,善良,很容易相處。我的老板和同事也都有幫助我。我和女兒在這裡生活得很開心,很充實。女兒也一直很努力,讓我特別欣慰。”
建立社會網絡格外重要
然而,即便再樂觀的人,難免也會遇到不如意之事,而一個結實的社會網絡便顯得格外重要。當自己無法為自己解脫,朋友的傾聽可能就是那救命的稻草,化解心中的苦惱。
麥里芝蓄水池周末徒步、晚宴、會館講座……隨著新移民日益多元化,本地面向新移民的社團和組織也如雨後春笋般出現,並且逐漸細化,為新移民提供社交平台。隨筆南洋網創建人李葉明指出,參加一些組織,不單是為自己,也可以為他人排憂解難。他說:“儘管我們中的很多人適應得很好,並不需要借助會館社團來‘幫助’自己。但這樣去理解參加一些團體的意義難免有些狹隘。即便自己不需要幫助,是否有想過,自己可以幫助到別人?”
比起早些年的移民,現在的新移民多了互聯網這有利工具。上海大學校友會秘書長朱弟說:“互聯網平台為新移民打開更多渠道,建立自己的社會網絡。我就是利用面簿找到了很多上海校友。”互聯網也為擁有共同愛好的人搭起橋梁。愛好寫作的小雪,也是通過偶然機會知道隨筆南洋網。她說:“我很慶幸能夠找到一群有共同愛好的筆友。我想,新移民不妨根據職業、愛好成立更多興趣團體,切磋在本地生活的經驗和心得,互相扶持。”
正如黃麗娟所說,“有時一個在危機中的人最需要的,只是一個可以認真傾聽自己的人。”也許,在某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與你在麥里芝蓄水池漫步的朋友,正是可能在暴風雨來臨的那一天,聽你傾訴,為你撐傘的那個人。
專業的心理協助
當然,也不是所有心理問題都能夠靠自己和朋友解決。有學者預測,21世紀的三大殺手之一將會是抑鬱症。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發生在移民身上的一場場悲劇,讓人們不得不正視移民者的心理健康問題。當普通辦法已經無法打開心中已經硬化的心結時,專業的心理協助也許會提供更有效的幫助。
一些研究美國華裔移民現象的學者指出,華裔移民中不幸事件的頻發很大程度上由於華人對自身心理問題難以啟齒,最終導致積怨深重,不可自拔。很多華裔移民不願尋求心理幫助,而心理問題也被視為一種恥辱而被廣泛自我壓抑。
黃麗娟也指出,家人朋友往往是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嚴重心理問題和自殺征兆的人。她說:“當一個人說起自殺的想法時,請認真對待。如果對方不願意與你交流,你也可以鼓勵他/她去和所信任的人交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