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蕭條”也會找上中國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09 12:04:21  


中國的經濟轉變完全依賴於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中評社香港5月9日電/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5月6日載文《任何繁榮都將破滅,即使是中國》,摘要如下:

  自工業革命以來,每一次經濟繁榮之後都將伴隨一場經濟蕭條。經濟越繁榮,隨後的蕭條也越嚴重。在過去20年中,中國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繁榮,而巨大的中國泡沫的破滅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中國的經濟模式是以出口驅動型增長為基礎的。由於中國的出口依賴於美國的消費,這一經濟模式現在變得比美國依靠舉債狂熱消費的模式更為危險。1990年,中國經濟規模僅為比利時的兩倍,現在則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轉變完全依賴於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若扣除此項,中國2008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會減少6%。而這種簡單地減去貿易盈餘的計算方法極大降低了對美貿易順差對於中國的重要性。事實上,對美貿易順差推動中國經濟增長還體現在其他三個間接途徑。

  首先,生產出口美國商品的工廠雇傭了數千萬中國工人,他們的工資和花費推動了中國的消費。另外,他們購買東西時,又提高了商家的購買力,因此生產輸美產品的中國工人為中國經濟做出重要貢獻。其次,中國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中有許多均投入到生產輸美產品的工廠建設中。這不僅包括來自中國國內的投資,也包括海外投資。2008年,共有1480億美元外國直接投資進入中國,其中很大部分與生產輸美產品有關。因此,中國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中有許多與美國對中國出口的需求有關。對美貿易順差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另外一個體現就是銀行體系。當向美國出售產品的中國出口商獲得收益後,這些錢均進入中國的銀行體系中,並導致存款快速增長,進而使得貸款激增。中國銀行的貸款規模在20年間飛速增長,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若缺少對美貿易順差,如此快速的貸款增長幾乎沒有可能。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