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陸資入島需政策鬆綁先行先試
--訪京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雷振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7 00:13:09  


京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雷振剛。
  中評社╱題:陸資入島需政策鬆綁先行先試--訪京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雷振剛 作者:劉曉丹(香港),中評社記者;單寧(香港),實習記者

  作為大陸第一家進軍台灣市場的大型國企,京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入島歷程,對後來者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該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雷振剛,日前接受中評社獨家專訪,披露了企業入島全過程。他坦言,目前陸資入島尚存在政策制約和障礙,乃是大陸企業入台不積極、不熱絡的根本原因。他呼籲有關方面在5方面放寬限制、給予支持,使這條兩岸雙贏的道路,越走越寬。

  大陸首家入島的大型國企

  內地改革開放初期,各省市爭相赴港設立“視窗公司”,借此與國際接軌。1979年,北京市在香港的聯繫公司,京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了。有賴這種特殊身份和光環,1997年以京泰集團為母體籌組的北京控股(392)在香港上市,成為頗具影響力的一支紅籌股票,股價曾一度從12港元沖上66港元,創造了香港紅籌資本市場的神話。2005年,京泰集團和北京市燃氣集團,聯合組成北控集團,直屬北京市國資委,現時總資產達860億人民幣。

  2010年,北控集團將戰略眼光投向台灣,聯合其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京泰集團,共同出資在台灣設立了“京泰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2億5千萬新台幣,成為大陸第一家入島的大型國企。

  入島“吃螃蟹”--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早在2009年底,京泰集團就產生了進軍台灣的初步想法。那年的4月26日,第三次陳江會就陸資赴台達成共識,6月底台灣正式開放陸資赴台。

  “到台灣辦公司,並非單純的企業行為,此前沒有先例,儘管思路方向是對的,但在技術和法規層面,能否實現,還需要深入考察。”雷振剛抱著不妨一試、而非志在必得的心情,找到北京台辦馬主任探詢,兩人一拍即合。

  於是,雷振剛行動起來。他通過北控集團王東董事長上報,很快獲得北京市領導的首肯。

  國台辦經濟局、北京市台辦、香港中聯辦台務部對此高度重視,稱其為敢於“吃螃蟹的人”。相關部門的支持促使京泰集團在入島事上確立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和決心。

  只要批文到手馬上就開進去

  2010年4月16-23日,雷振剛親自率領調查組赴台,展開全面調研,深入瞭解台灣的投資營商環境、稅收政策、設立公司的法定程式、可供投資的產業等等。所到之處,受到各界歡迎。回京後,他遞交了赴台投資調研報告,很快,相關部門就同意北控集團赴台設立子公司。

  這等於給雷振剛打了一支強心針,他立即展現雷厲風行的作風,確立“三個同步”原則:境內審批和境外審批同時進行;審批和辦公選址同步進行;審批和業務發展同步進行,以確保在12月15日京台科技論壇之前正式開業。

  大陸這邊,上報北京市主管機構審批;台灣那邊,委託律師事務所和會計事務所,上報“經濟部投審會”審批。

  與此同時,雷振剛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尋找台灣的落腳點。他以敏銳的眼光,從一開始就鎖定台灣標誌性建築、世界第二高的“101大樓”。他很順利地跟101董事長林鴻明談妥,大手筆租下第70層、達817平方米的辦公面積。

  在他看來,唯有這座大樓,才能體現陸資企業的實力和價值。緊接著就是找設計、找裝修,一天也不耽誤。

  “只要批文到手,我們馬上就開進去!”雷振剛此刻的心情,如同弦上之箭。各方面的籌備工作,都在神速推進。

  所謂無巧不成書,“雙喜臨門”的日子正在逼近。7月29日,是一個令雷振剛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竟然同時收到北京市的批文和台灣“經濟部投審會”的批文。這意味著,北控拿到了的大陸的准行證,台灣的大門也為他敞開了。

  從赴台調研,到拿到兩岸的批文,僅僅100天掛零。如此效率,別說是在兩岸複雜的政治經濟環境中,連企業在大陸本地能這麼快辦妥繁複手續都算是罕見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