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關係一直遵循著“再好也好不到哪裡去,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的鐵律發展。 |
中評社北京4月27日電/求是理論網刊載作者陸楨的文章指出,“中美關係是中國最重要的外交關係。”[1]然而,奧巴馬上台以來的中美關係,既有兩國在一些議題上加強合作,也有很多問題湧現制約了雙方關係的發展。近一年來,圍繞氣候問題、谷歌事件、對台軍售、達賴竄訪、貿易摩擦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問題,雙方之間的矛盾不斷增加,讓人不禁對中美關係的未來擔憂。
其實,中美關係一直遵循著“再好也好不到哪裡去,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的鐵律發展,自從建交以來,除了1989年政治風波、1995到1996年台海危機、1999年的炸館事件和2001年的撞機事件這些危機以外,其他時候都是在老問題和小問題上做文章,反彈起伏不大。正是在不斷的衝突與合作、磨合與發展中,不斷向前推進中美關係。對以後的中美關係,可以說,既不會出現像70年代那樣中美之間“准同盟”關係,也不會出現像美蘇那樣的冷戰局面。老問題、新發展、老現象、新領域的合作與鬥爭將是未來中美關係的特點。這裡,從三個層面僅就未來中美關係中容易引起衝突的因素加以考察。
一、國際體系:圍繞國際秩序和規則的衝突增多
未來中美競爭與合作的焦點是國際秩序和規則問題。美國一些學者如弗雷德.伯格斯坦(C.Fred Bergsten)等認為,未來中美關係的焦點將不再是軍事實力的競爭與合作,而是表現在國際秩序的規劃和規則的制定主導權上。[2]
美國作為當前國際秩序和規則的主導者、維護者和最大受益者,越來越受到挑戰,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當前國際政治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建立在雅爾塔體系上的國際秩序不能反映國際社會的現實;二是新興國家的崛起,導致美國不得不面臨如何處理這些國家與美國主導下的國際秩序的關係。
中國作為新興崛起國家的代表,在自身實力增強的同時,也會對當前的國際秩序和規則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如果這些規則有利於中國的發展,就會積極加強與美國的合作,如果不利於自身的發展,則會積極謀求改變這些“不利己”的規則,或者至少使這些規則對中國的損傷降到最低,需要中美雙方都有妥協。在這個過程中,舊規則的廢止,新規則的建立,充滿利益的博弈和大國的較量,衝突摩擦不可避免。但是,衝突是否會引起對抗或是更高強度的緊張,則是可以選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