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北海道海參在中國受青睞 福核成增產隱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3 21:38:04  


  中評社香港4月23日電/在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北海道海參作為高級食材大受歡迎。雖然此種海參的生產單價不斷上漲,但捕獲量卻呈現下降趨勢,資源管理的課題日益緊迫。為提高產量,北海道政府及漁業協會採取了放養海參幼苗以及限制捕獲等措施。但是,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有關方面開始擔心日本水產品的形象會受損。

  共同社報道,據橫濱市的中央水產研究所介紹,從2000年左右起中國富裕層對海參的需求出現增加。因水域越往北出產的海參肉刺越為豐富,北海道海參外形美觀在中國大獲讚譽。在中國的高級商場或乾貨店,這種海參每公斤售價超過20萬日元(約合1.6萬元人民幣),在飯店也被作為健康食品廣為使用。

  海參經醃製或晾乾加工後重量縮減至3%。財務省貿易統計數據顯示,每年從日本出口到中國的乾海參約200~300噸。

  北海道南部的檜山漁業協會2010年捕獲的海參總量達到171噸,比上年增加了18%,銷售額則增加了76%約達9.5億日元,創歷史新高。每公斤價格上漲50%,超過5500日元。

  但是,北海道境內海參的產量於2007年達到峰值的2835噸後開始下降,2008年為2761噸,2009年降至2531噸。對漁期和漁場的限制勢在必行。

  “因中國的需求量增大,大力捕撈海參的漁民增加。但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後,是否會引發日本海產品價格下落或拒購風潮呢?”檜山漁業協會事業部長加藤元憂心忡忡地對記者說。目前海嘯對海參生產的影響還無法證實,擔心產品形象受損是漁民最大的不安。

  北海道正在奧尻島近海附近推行海參幼苗放養作業,從2007年開始人工孵化,迄今已放養約40萬條。海參生長4年後可長至能供捕撈的100克。按此推算,如果順利的話明年3月可進行試驗性捕撈。在把握個體數目的基礎上可增加資源總量。

  放養作業持續20年以上的稚內市宗谷漁業協會因“海參價格高昂”而放棄了捕撈海膽和蝦,專門養殖海參,從2008年開始放養數增至4倍達20萬條。每年都會將放養海域進行分區,海參尚未成形的海域禁止捕撈,以求可持續出產。

  北海道大學的海洋生物學研究專家五島聖治教授說“現在尚未完全了解海參的生態,只能摸索增產的途徑”,寄希望於相關方面的努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