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明報:為何國際社會“信任”日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2 10:38:51  


  中評社香港4月22日電/香港《明報》21日刊出評論《為何國際社會“信任”日本?》說,儘管日本災民和公眾對東電等的黑箱作業已拒絕再容忍,國際社會卻甚“包容”。有輿論認為,這反映歐美世界的雙重標準:對“盟友”日本無限容忍。

文章摘編如下:

  日本首相菅直人周末在多份英文報章撰文,為福島核危機持續向國際表達深切遺憾,並承諾會聯合所有部門和所有可動用資源,盡快控制輻射洩漏。

  福島核危機拖了一個月,日本將事故調高至跟切爾諾貝爾一樣,即國際標準最高的第7級。日皇明仁終於要再出動到災區探望災民,日本政界終於公開促建“副首都”作應變。面對“無國界”且禍延多代的輻射威脅,相信各國與日本人一樣都殷切希望危機盡快解決,但日相菅直人在危機初警告,要作“東日本可能全毀”的“最壞打算”是否不遠矣?再泛樂觀者恐怕亦不能簡單標簽菅直人等警告純是危言聳聽。日本政府耗了整整一個月,一方面逐步讓公眾消化危機的嚴重性,一方面為核專家及東京電力買時間,爭取解決或減低輻射災難。

  然而,箭頭不該只瞄准菅直人,日本當局及東電等整個官僚架構和利益集團的責任和處理過程,猶如無數的謎。究竟日本為何拒絕盟友美國駐當地軍隊提供冷卻劑及參與核電站救援?美國航空母艦為何第一時間撤離?跨國公司為何在歐美不宣布撤僑下卻低調將絕大部分外籍雇員撤走?至今,美日雙方都沒有正面回應。

  進入全球化時代,國際社會對無國界的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會袖手旁觀。英國爆發瘋牛症初,英政府多次否認危機,包括進食問題牛肉的風險,但歐盟和美國卻率先禁止英國牛肉進口,美國甚至限制當時居住英國者在10年內捐血。日本今次接近失控的核洩漏威脅,各國為何冷處理?

  日本面臨的多重天災與核威脅可能超乎我們的認知和想象,偏偏相關信息卻異常匱乏:上網搜索,不是無數重複日本官方或東京電力發放的“每日簡報”,便是一般核安全信息或零星無法驗證的“陰謀猜測”。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為何國際傳媒、非政府組織以及互聯網,都沒有更多較可靠的實際評估或問題分析呢?更離奇的是,儘管日本災民和公眾對東電等的黑箱作業已拒絕再容忍,國際社會卻甚“包容”,既沒強烈譴責也無限制或施壓。有輿論認為,這反映歐美世界的雙重標準:對“盟友”日本無限容忍,對前蘇聯或其它國家就可能制裁。

  無可否認,意識形態和政治盟敵因素一直左右各國外交及對國際事件的具體反應。政府決策出於有意識的政治考慮,而社會和個人更多是基於潛移默化的價值或主觀印象影響,所謂“自然偏見”(natural bias)。歐洲朋友說,西方社會對日本的“寬容”更多是出於一種難以解釋的“信任”。這既非出於“民主相親”,亦非基於理性依據。長期以來,他們只是對日本“奇特”的思維及行事方式司空見慣,但他們“相信”日本政府不會糟蹋其國民生命,也“相信”日本人嚴謹、認真,“應該不會亂來”。如是者繼續耐心“觀望”。

  而上周東盟在印度尼西亞與日本舉行的部長會議已表明,日本是“我們其中一員”的政治信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亦強調,“希望日方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向鄰國以及世界各國及時、全面、準確通報相關信息”。作為亞洲和地球公民,我們樂於為日本人打氣的同時,亦要求透明和負責任地處理福島危機。(作者:蕭海燕)


    相關專題: 日本大地震 福島核危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