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媒體觀察:災難可能改變日本國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8 00:16:00  


 
  卓南生教授認為,此次核危機宣示了日本政府“安心、安定”神話的破產。日本政府一向強調核電是安全的,對反核人士的言論採取斷然拒絕的態度。可以預見,此次事故會進一步推動日本國內的反核浪潮。 

  他同時指出,有些日本史學家把這次的災難等同於二戰,原因是,部分源於“人禍”的核危機,將引發日本國民對於政府的集體追討。“日本當時戰敗後,國內就開始反思,為什麼政府一再宣稱我們必勝,然而最終卻失敗,戰敗的後果為什麼又都讓老百姓來承擔。隨著福島核危機的影響長期化,這種思潮有可能重回日本。”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王帆對《世界新聞報》記者指出,經濟損失只是表象,更大的危機在於社會風暴。面對可能進一步擴大化的核污染危機,日本政府看似冷靜從容,但很可能被拖而不決的一系列民生問題衝垮。民眾的忍耐一旦超越底線,一切將難以控制。 

  災難可能改變日本國運 

  日本《朝日新聞》前總編輯船橋洋一曾撰文稱:“這次地震算是在顯微鏡下看到了日本社會具有的系統性弱點。這不是單純的自然災害,而是將決定日本命運的危機。”從歷史上看,一場天災可能是一個國家命運的轉折點。1755年的葡萄牙大地震,導致首都里斯本1/3的居民遇難,葡萄牙從此走向衰落,淪為歐洲二流國家。震殤後的日本能否重生,抑或是就此走向衰退,這個問題引發了外界的諸多猜想。 

  香港《文匯報》4月7日刊登的評論指出,日本並非從此一蹶不振,但是日本的“黃金時代”已成為過去,大和民族的人口持續減少,年青一代又不思進取,這些因素的叠加不僅將使日本的經濟地位進一步滑落,災後的重建也將比阪神大地震之後的重建更為困難、費時更久,因為核危機的處理猶如望不到盡頭的隧道,使日本國民惶惶不可終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