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4日電/聯合早報今天的社評說,日本政府前天突然改口,在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的32天後才把事故的嚴重程度評估提高兩級,從第五級的“具有場外風險的事故”上調到最高級別第七級的“特大事故”,與1986年的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同級。
社評說,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與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員會前天在聯合記者會上宣布事故“連升兩級”的消息傳開後,日本國內輿論一片嘩然,重災區福島縣的居民更是民怨沸騰,對當局隱瞞災難嚴重性長達一個月怒不可遏。
與此同時,小澤一郎等民主黨元老抨擊菅直人政府隱瞞了事故真相,公然對全世界撒謊,導致國民和國際社會對日本政府的不信任,讓國民不安;在野黨自民黨則開始追究政府的責任,指出菅直人政府此前大大低估了事故的嚴重性,導致事故處理不夠及時和有效,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相對而言,國際輿論倒是沒有太過強烈的反應,因為在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後不久,法國、美國、俄羅斯等核國家的機構和專家,對這起事故的嚴重程度的評估都高於日本的官方說法。日本政府此次調高級別,不過是承認了國際上早已存在的評估結論而已。
社評說,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員會委員長班目春樹在記者會上披露,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後,1小時1萬太貝克(TBq)的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可能持續了“幾個小時”,而根據國際評估標準,洩漏的放射性物質活度達到數萬太貝克時,事故級別將定為七級。
換言之,這起事故在3月12日發生後不久就應該要列為七級,可是日本政府卻在13日把事故定為第四級,接著又在18日上調到第五級。當時,國際社會普遍質疑日本的官方說法。法國核安全局在15日對此提出異議,認為事故應達到第六級的“重大事故”程度;美國核管理委員會主委亞茲柯於16日表示,災情比日本官方說法嚴重。此外,聯合國屬下的國際原子能機構也曾經派出專家組到福島縣檢測輻射洩漏,認為超標情況遠較日本當局公布的嚴重,呼籲日本擴大方圓20公里的疏散區,但是日本政府未予理會。
職是之故,當日本政府前天突然宣布把事故嚴重性調高到第七級時,輿論普遍質疑其中有隱瞞之嫌自是在所難免。不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卻認為並不存在隱瞞的問題,因為日本政府是根據累積的核輻射量來決定調高災難級別,而這是需要時間來評估的。此外,當日本把事故的嚴重程度定在第五級時,37萬太貝克累積核輻射量這個促使日本政府把事故上調到第七級的關鍵數據還沒有評估出來。
儘管福島事故和切爾諾貝利事故同屬第七級,但兩者的災難性並不相同,因為福島事故排放的放射性核素碘-131總量僅為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十分之一,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程度也比切爾諾貝利事故低得多。正因如此,儘管事故調高到了第七級,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沒有必要發布新的公共衛生措施通知。
社評說,從技術層面看,日本政府可能確實沒有隱瞞,可是由於在處理災難的過程中表現遲緩,而東京電力公司提供的核輻射數據又頻頻失誤,如今上調事故級別之舉又正好驗證了國際社會之前批評日本當局低估災難嚴重性的說法,要不具備核技術專業知識的國內外普通民眾相信日本政府在過程中完全誠實,毫無弄虛作假,絕非易事。
此外,當韓國、中國、俄羅斯等鄰國紛紛要求日本披露更多數據時,東京當局也沒有及時做出回應,加上日本在沒有取得各國同意的情況下,就徑自把數千噸輻射水排入公海,危及人類共有的海洋資源的環境,已經使得日本成為世人眼中的一個不負責任的國家。
日本政府的“可能隱瞞”,加上不負責任,已經使得日本戰後幾十年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國家形象一落千丈,政府信譽受到嚴重質疑。影響所及,日本的農漁產品已經被美國、中國、印度、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全部或部分禁止進口,甚至連世界各地的日式餐飲業也遭池魚之殃,儘管其原料並不一定來自日本。
社評說,如果日本政府不能盡快扭轉國際社會對日本越來越負面的印象,讓世人對日本的不信任感日益加深,以後恐怕連日本的一切,包括官方做出的國際承諾,產品的質量(本田、豐田之前都曾經有過隱瞞產品缺陷的不良紀錄)等等,都會受到質疑,這對日本的災後重建和未來的經濟發展,都是不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