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專家:日本地震餘殃未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3 00:20:01  


 
  環境問題沒有國界

  提高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的比例,“淨化”能源結構和經濟結構一直是各國推進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環境危機的關鍵環節。

  大力發展核電被各國認為是應對氣候變化全球環境危機的重要選擇。根據世界核工業聯合會的數據,大地震前,日本全國共有18個核電站,55個反應堆,承擔全國30%左右的電力供應。

  日本政府在2010年曾提出,到2019年要把這個比例提高到48%。日本發生的全球性核災難引發了許多國家對應對全球環境危機與國內環境危機關係的重新思考,加緊審視核安全。

  這次日本強震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一國的環境危機不一定是單個國家的危機,而可能成為全球性和世界性環境危機。

  震後,中國、美國、韓國等國環保部門迅速啟動核輻射檢測,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監控各地核輻射情況,此外還有63個聯合國“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管理的監測站在進行同樣的工作。同時向公眾發布相關核輻射信息。

  所有的環境污染物必定會附著在大氣、水或物體等環境介質進行擴散、傳播。對於外部性大的大氣污染而言,如果不是從源頭上控制,一旦排放到大氣中人類很難進行有效控制。

  日本的福島電站核洩漏,相關粒子附著在大氣中進行傳播,因此危機不僅僅會影響日本,如果放射源控制不好,很可能會影響日本近鄰,成為世界性和全球性環境危機。換句話說,國內環境危機與全球環境危機關係是雙向的,俱榮俱損,休戚相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