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專家:地震撼動日本“國債安全神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3 00:15:02  


 
  三是此次震災重創日本經濟體系,特別是打擊了具全球優勢的日本製造業,“日本製造”的“安全之最”、“品質之最”、“效率之最”幾近顛覆。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時代,技術進步如百舸爭流,不進則退。在全球產業鏈中,哪怕出現部分、短期的“日本灰點”,都將引起快速“補缺”,甚至“創新填空”。日本產品的全球市場份額面臨被替換風險。而以此為基礎的、包括貿易和投資收益的日本“經常收支順差”不可避免地也將面臨減額風險。日本國債正從產業根基上丟失“安全”。

  更令市場擔心的是,災後重建財源不定,再添日本國債風險。日本政府預估,災害損失將超過15萬億~25萬億日元,而重建財源未定。從常理看,其基本方式無外乎“開源節流”。但面對龐大的社保開支,“節流”空間有限;而面對史無前例的天災人禍,“增稅”無異於雪上加霜,必將導致日本經濟衰退長期化。

  儘管金融危機後,日本企業和銀行借亞洲等海外市場普獲暴利,企業內資金剩餘;且震災後,海外資金淨流入增加,如據日本財務省統計,僅3月13日到19日,海外投資者超買日本股8910億日元,為2005年1月以來最大。但核洩漏、電力不足、產業鏈短路,日本企業和銀行的業績預期下滑,一旦公布的業績進一步低於預期,不僅企業將被迫壓縮投資,海外投資者也恐將避險脫逃。日本資金恐隨之外溢,平添日本國債風險。

  尤其不可忽視的是,2010年日本175個地方市町村出現財政拮據,50個單位財政狀況瀕臨破產邊緣。而從阪神震後重建看,地方政府又是災後重建的主力。如此,日本從中央到地方的整體債務將亮黃燈。國家風險與國債風險俱增,日本“國債的安全神話”恐將無法回避全球市場的重新評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