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東變局給中國威脅論全面降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05 08:51:03  


法英聯軍轟炸利比亞以來,法國總統薩科齊出訪首站便是北京。
  中評社香港4月5日電/美國《世界日報》4月5日載文《中東變局給中國威脅論全面降溫》,摘要如下:

  在中東北非的茉莉花革命引發武裝衝突,導致美國和北約軍事介入後,本來在西方輿論中占據重要內容的“中國威脅論”乃至“俄羅斯威脅論”,都突然退了潮,不但排在了利比亞、敘利亞的熱門話題之後,也排在了危機仍然處於擴大狀態的日本核輻射話題之後。這說明了幾個問題,當世界處於和平發展的時候,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經濟體,經濟上升和擴張能力驚人,自然就成為美國和西方世界的“眼中釘”,成為最具威脅的競爭對手,於是,“中國威脅論”便“榮登”西方輿論,或者美國國會政治辯論的“頭條內容”,越炒越熱。

  但是,當世界處於動盪局勢的時候,尤其是在中東這個傳統的多事之地,而非中國所處的東亞地區時,中國的聲音或者影響力就消除了,對美國人來說,他們或許更加嫉妒吃醋法國總統沙克吉,因為他比奧巴馬總統更果斷,在第一時間承認利比亞的反對勢力,在第一時間出動空軍轟炸卡扎菲的軍事基地,讓美國變成了“拿香跟著拜”的“隨從”,而非“世界第一”的領袖,法國搶了美國的鋒頭,而中國則銷聲匿跡了。

  事實上,隨著北非中東問題的擴大化,國際政治格局正在發生重要的變化,國際勢力也在處於新的重組之中。對歐洲而言,本來一直籠罩在美國的陰影之下,隨著歐盟的興起,美國在歐洲的主導地位稍有下降,但俄羅斯仍然維持著世界第二大的核戰略彈頭擁有地位,因此,歐洲對美國的依賴依舊很大,華盛頓在北約國家部署飛彈防禦系統,就是明顯的一例。除此以外,美國把戰略重心移往亞洲,也讓歐洲鬆了很大一口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