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28日電/新北市面積2052平方公里,人口將近400萬,是全台灣最大的城市。市長朱立倫接受《旺報》獨家專訪時,暢談城市治理目標,包括GDP成長觀念的轉變、市民幸福感的實質內涵,尤其自豪於新北市擁有獨特的城鄉地理與歷史人文條件。面對兩岸三通、ECFA,以及大陸十二五規劃的開展,朱立倫有信心未來無論是台商或外資到台灣設立營運總部、研發總部或區域中心,新北市必然是首選之地。
以下是專訪內容:
問:這幾年兩岸關係有突破性的改變,包括三通、ECFA,加上最近大陸兩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將構成未來幾年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背景。身為台灣人口數最多的“直轄市”首長,可否談談您對兩岸關係的看法?
答:三通代表直航,讓兩岸往來更加便捷,同時帶來更多的大陸觀光客。這既有助兩岸人民之間的了解,也帶來經濟效益。2010年有123萬人次陸客來台,加上今年即將開放的自由行,對城市來說,尤其像新北市,觀光資源相對豐富,對觀光產業的需求非常強。
兩岸ECFA的簽訂,對新北市也非常重要,從早收清單可以看出新北市相對受益最多。“經濟部”曾估計,早收可在新北市創造1萬3121個就業機會,這數字是全台灣最高的。其實新北市本來就是台灣產業最大的城市之一,相對來講空間也很大。
港務公司將統籌4港
大陸十二五之後的影響是,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台商或外資回(來)到台灣設立營運或研發總部或區域中心等,哪一個地方最具有吸引力?北台灣三個城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桃園的優勢是有航空城;台北市有首都優勢,新北市則有雙港優勢,包括台北港與鄰近的桃園航空城,一個海港、一個空港。目前台北港的運貨量愈來愈大,漸漸取代基隆港。現在,桃園機場已轉型為“機場管理公司”,預計明年將成立“台灣港務公司”,包括基隆港、台北港、高雄港、台中港等,以後都隸屬“台灣港務公司”,營運上會更有競爭力。
此外,新北市擁有台北市8倍的土地,又與北市同處一個地理位置,因此,新北市結合上述兩城市的優勢,對於台商回台設置營運總部,或者國際企業來台投資再進軍大陸,都是最理想的地方。
城市競爭觀念已進階
問:大陸近年城市間競爭很激烈,也相當重視GDP成長數字。您如何看待兩岸城市競爭?是否有GDP成長的壓力?
答:絕對有這樣的壓力,但我們已經逐漸在轉換。GDP成長往往來自招商、投資,但台灣經過這幾年轉型,已經走到:第一,如何投資、招商可以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對民眾而言,所謂的“好”不是有就業機會就好,而是有“量”也要有“質”。第二,在整個世界潮流中,符合節能減碳、環保,還能和社區整合的產業,會受到更多歡迎。
也就是說,我們城市競爭的觀念已經進階了,我們在招商引資和追求GDP成長,要求的是內容,而不只是表面上的數字。我們所關心的不只是就業機會,而是就業的內容是什麼?是白領還是藍領?是怎樣的待遇?怎麼樣的工作條件?
兩岸城市競爭已經漸漸走到這樣的境界,舉例來講,上海、天津都還非常重視GDP,我們也很重視GDP,但我相信這些首長更重視怎麼樣的GDP的內容,對這個城市的市民和城市的環境是最好的。
贊成奢侈稅抑制炒房
問:大陸一些城市首長提出“幸福指數”的概念,在這次兩會期間有諸多討論,您如何看待關乎城市治理的“幸福指數”?
答:過去我們常講“痛苦指數”,即物價加上就業對民眾生活的影響情形;所謂的“幸福指數”也必然和就業、收入、生活環境、環保條件和教育品質等有關。民眾的幸福感來自於能夠在地就學、就養、就業,而且能夠在地樂活。
以房價問題來說,如果城市房價非常高,就算經濟成長很活絡,但是大家都買不起房子,我不知道這樣對城市的居民有多少幸福感可言?所以我支持課徵奢侈稅,原因是:第一,太過快速膨脹或炒作的房價,對城市的發展不利。第二,對社會來講,公平很重要。這類短期暴利或短期獲利卻不用課稅,並不符合社會公平原則。
兩岸交流持開放態度
問:城市間有合作、競爭,在兩岸間,新北市有沒有可能跟大陸哪些區域或個別城市進行合作?
答:說到城市的合作與競爭,就兩岸角度來看,我們新北市是非常開放的,地理位置上,還是與大陸沿海城市在經貿和文化上往來較密切,不過我們從來沒有排斥內陸城市,畢竟大陸城市那麼多,來者是客,我們都很歡迎,有機會也會去交流。就長期往來紀錄上,新北市與上海、南京往來機會較多,頻率也較高。
問:目前新北市有46個都市計劃,是全台灣最多的,對於陸資開放來台有何期待?
答:我們都一視同仁,絕對沒有排斥。新北市和台北市不一樣,台北市大部分的都市開發案都與房地產有直接關係,新北市則涵蓋了產業面。我們有很多產業園區開發,例如今年要動工的“台北港特定區”(八里區)將和桃園航空城互相輝映。還有位於新莊副都心旁的“新莊知識產業園區”及“大汐止經貿園區”,汐止目前已有ACER、遠東等企業進駐,我們將沿著新台五線,把這周邊再擴大,整合成為“大汐止經貿園區”,成為內湖科學園區、南港軟體園區的延伸。我們在規劃新北市的發展時都和產業發展有關,由於台北市已經飽和,我相信未來不管是企業總部或高階技術工廠回到台灣,都會選擇新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