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28日電/台灣師大國際事務與全球戰略所兼任副教授蔡宏明今天在旺報發表文章說,大陸“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今後5年要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但是,中國人民銀行所公布的調查結果卻顯示,“2011年第1季居民消費意願降至1999年來最低”。這提醒台灣產業界在樂觀看待未來5年大陸內銷市場成長機會之際,不能忽視大陸擴大內需戰略所面對的結構性限制因素,才能有效掌握大陸市場市場發展趨勢。
經濟增速放緩的限制
大陸在十二五規劃中,首次將“擴大內需”單獨成章,並作為十二五規劃的首要任務,顯見中國大陸對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實現國強民富的決心。同時,“擴大內需”之戰略意義,也從過去30年來以出口及基礎建設投資為導向,轉向以國內消費為主要驅動。目前大陸商務部正編制“國內貿易的十二五發展規劃”,要在“十二五”期末使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生產資料銷售總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重要消費品市場的經營規模比2010年末“翻一番”。
雖然如此,大陸“擴大內需”戰略目標之實現,仍將面對下列幾項限制因素:
第一,由於“十二五”期間投資及整個經濟增速放緩,經濟景氣回落將會影響企業利潤一定程度的下滑,進而對職工收入增加產生不利影響。
第二,2010年在農民收入增長明顯快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的情況下,全年農村消費增長只有16.1%,低於城市消費增長18.8%,顯示家電下鄉等政策刺激力度減弱,未來由於汽車以舊換新、小排量車購置稅優惠等擴大消費政策到期,將使農村消費受到很大影響。
應積極培育消費熱點
第三,房地產市場走勢對關聯產業的消費市場是一大變數。預期原本是短期舉措的房地產調控將“常態化”,住房消費一旦降溫,與商品房相關的商品如建材、裝潢材料、家電、傢俱等銷售均相應受到很大影響。
當然,面對上述挑戰,大陸若要實現“擴大內需”戰略目標,除有賴“收入分配改革”之推動,達成“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之外,為了大力促進城鄉居民消費,未來應積極提出之培育“消費熱點”、“流通企業現代化”、促進“連鎖經營”與“電子商務發展”,以及“做大做強流通企業”之政策。這將是支持消費品零售總額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的重要途徑。而其對台灣產業所存在之機會與競合效果,實應密切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