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福島核輻射量接近切爾諾貝利 土壤污染嚴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7 09:07:03  


 
  放射物排放一直沒中斷

  此外研究人員還證實福島每天排放的碘131相當於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後排放量的73%。福島核電站每天排放的銫137水平約為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排放量的60%。

  解讀

  切爾諾貝利影響至今仍在

  據說,這起事故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區別在於,包括燃料粒子在內的許多放射性物質是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一場大火中隨煙霧排放的,但在福島核電站,只是碘和銫這樣的易揮發元素從受損的燃料棒中噴出。

  專家表示,福島核電站的銫137排放數量級與切爾諾貝利相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放射性比福島核電站迄今為止大得多,放射性元素也多,但當時對人體健康的主要威脅是碘和銫。

  和其他元素不同,碘和銫借風勢傳播,距離遠,範圍廣,人體也容易吸收。碘很快被甲狀腺吸收,僅會隨著放射性的衰減而消失。銫被肌肉吸收,在肌肉裡的半衰期為30年,意味著它會一直留在體內。而排出一半的吸入量需要10天至100天。

  在體內,吸入碘131的兒童可能在10年或更多年以後罹患甲狀腺癌。美國上周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釋放的碘131現仍在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受影響最嚴重地區引起新的甲狀腺癌病例,數量沒有減少。

  銫137因為半衰期長而存留在環境中。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歐洲現在仍有可能因此出現數千個新的癌症病例。

  核危機的背後

  在遭遇此次強震和海嘯前,外界對日本的評價普遍是:防災意識超強、防災預案完備。但這次核危機處理卻暴露了日本的種種問題。

  北京大學日本問題專家梁雲祥表示,在這次災難之前,日本核電的安全與技術一直被稱為“世界一流”。但形勢依然並未明朗化的福島核洩漏事故,卻暴露了日本核電安全並非像外界印象中的那樣“神奇”。這恰恰說明,日本可能一直“固封於”核電的“安全神話”光環之中,某種程度上忽略了對危機發生的預防意識,以及危機處理的預判意識。

  日本核電站眾多,技術也相當成熟,長期的安全運行讓日本政府與國民對核電安全有極強的自信心。若不是此次核洩漏,幾乎沒有一個日本人會認為自己的核電會受到洩漏威脅。

  或許正因為對技術的過分自信,才致東京電力一再忽略國際社會希望予以其援助的請求,忽略了危機初期採取更為果斷的補救措施,致使核洩漏危機逐步升級。

  梁雲祥教授指出,核危機處理中暴露的另一個問題是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公司之間的協調不力。

  梁教授認為,在這次核危機處理上,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多次說法不一,在人員調遣上也多次出現分歧。他指出,日常生活中日本企業與政府不是“隸屬”關係,但在危機時刻依然堅持“非隸屬”關係,顯然對危機處理沒有好處。如何“理順”政府與企業之間在危機處理上的協作,值得日本各界反思。

  對於日本政府與企業對核危機披露的“輕描淡寫”,梁教授認為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兩者自身都不掌握準確的事故情況,從而無法做出準確判斷;二是在危機信息的披露上,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具有“保守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日本大地震 福島核危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