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6日電/隨著日本核污染進一步向外擴散,市場對於日貨的態度也來了個180°大轉彎,之前的“日貨搶購潮”開始向“日貨恐懼潮”轉變。
《國際金融報》報道,昨日走訪了上海多家高端超市調查發現,部分商場已暫停了日本商品的進口,目前在售的主要是庫存。與此同時,除中國之外,美國、法國、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都加大日本食品的輻射監測力度,有些國家甚至暫停了進口日本食品。
上海超市暫停進口
3月23日,在日本地震對該國核電站造成嚴重破壞近兩個星期之後,日本當局在國內發現了更多被核污染的蔬菜和水源,並發出警告告誡全日本的消費者不要食用從福島轄區收割的蔬菜,其中包括甘藍、花椰菜和菠菜等。
儘管多方消息都證實核輻射暫不會影響中國,但是國內市場已經有了危機意識。“在地震之初就已經備了一點常用的日貨,暫時不會考慮再買日貨了,覺得不安全。”對日貨情有獨鐘的李小姐表示。
昨日在上海第一八佰伴底層超市了解到這裡的海產品大多數都是從歐洲進口的,只有部分海鮮來自於日本。“我們從日本進口的海鮮來自於長崎,和福島相隔甚遠,就目前情況看,我們的海鮮都是可以放心食用。而且所有進口商品都會經過食品安全檢查,如果有問題,就不會上架出售。”超市銷售員表示,果蔬等商品現在賣的都是存貨,可以放心食用,庫存買完之後會不會繼續進口還要看視情況而定。
錦江麥德龍限購自運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所售的日貨都是庫存貨物,是地震之前進口的,但是公司已經決定,庫存買完之後將會暫停日貨的進口。
“核射”全球
3月23日,中國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梁卓偉表示,香港已經發現從日本進口的白蘿蔔和菠菜樣本中“碘131”含量超標,特區政府決定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縣、櫪木縣、群馬縣、茨城縣和千葉縣自3月11日之後生產或收獲的部分食物,被禁止食物包括奶類產品、蔬菜和水果。
一向喜愛日本水產品的中國台灣民眾也開始憂心重重。進駐台灣多家百貨的中島水產表示,從3月12日起,就不再從日本進口生鮮水產,目前所售冷凍水產是日本核災事故前就輸台的庫存。
據芬蘭輻射與核安全中心3月23日發表公報稱,芬蘭部分地區的空氣中現已檢測到微量源於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事故的放射性物質。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表示,暫停從日本福島縣、茨城縣、櫪本縣和群馬縣進口牛奶、奶製品、水果和蔬菜。海鮮等其他食品仍可進入美國市場,但要先通過輻射檢測。隨後,法國敦促歐洲聯盟理事會“系統性控制所有(日本)運抵歐洲的新鮮食品”。法國強調,現階段不打算完全停止進口日本食品。
此外,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也先後表示,將對日本進口食品進行嚴格檢查,當日本進口食品存在受核輻射污染疑慮時,將停止相關食品的進口。據悉,因受核污染影響,韓國從日本進口的水產品規模劇減至地震之前的一半水平。
與此同時,世衛組織亦敦促日本停售所有核污染食品,輻射物質體內累積比空氣中核輻射更危險。
重創日本外貿
昨日,日經225指數收盤下跌0.15%,報9435.01點;東證股價指數收跌0.83%,報853.95點。因地震受創的核電廠輻射外洩繼續打擊市場對經濟的樂觀情緒,有分析人士表示,核洩漏事故將重創當地農業生產,並在一定程度上加劇震後日本經濟的恢復難度。
“從目前這個情況看,各國不進口日本商品,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不小。因為日本對於國際貿易的依賴還是比較大的。在短期內,日本經濟會顯得疲軟。”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宋頌興說道,但是日本經濟的恢復能力較強,且這次受影響比較大的東北地區,並非是日本的主要經濟區。同時他指出,這對我們國內沒有太大影響。
中國價值指數首席研究員崔新生則認為,農副產品屬於日本的中下游產業,而日本經濟的主要優勢是在其上游產業,如高科技、節能產業的產品,因此,即使世界多國目前不進口日本食用品也並不會給日本經濟帶來很大影響。“一些認為日本會產生經濟動蕩的言論,不免有些誇大事實,因為日本本身就沒有資源優勢,能源供應也得靠世界各國,其經濟已高度全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