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毅夫:2030年中國經濟規模超越美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3 16:38:02  


林毅夫在論壇上發表演講。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3月23日電(記者 羅德儀)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預料,在未來二十年,中國經濟將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繼續增長,到2030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將超越美國。林毅夫也表示,日本地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大。

  林毅夫今天在香港出席由科技大學舉辦的中國經濟發展論壇時表示,在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以平均每年9.8%的速度增長,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佔全球經濟規模9%。

  他表示,以購買力計算,2008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只是美國的21%,但預期到2030年,這個比率將升至約50%,屆時中國人口將是美國的4.5倍,據此推算中國經濟規模將是美國的兩倍;若以市場匯率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也至少將是美國的一倍。林毅夫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看法優於普遍預測的2050年。

  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問題,林毅夫提出,中國須要調整其內部經濟結構,不能長期擁有大額貿易順差,並需解決收入分配不公所導致的社會問題。現時很多大型銀行只向高收入人士提供服務,而不少國企都獲得政府資助,因此中國應對金融體系和電信等行業進行改革,防止壟斷。此外,中國需解決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林毅夫說,中國的“十二五”規劃把重點放在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相信可以針對上述的問題作出改善。

  日本大地震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備受關注,林毅夫指出,地震將對日本造成1220億至2300美元的損失,但相信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只是短暫,預料日本今季經濟會下滑,但災後重建需求將帶動第二和第三季的經濟,因此對中美經濟“不會有太大的直接影響”。

  他表示,日本主要供應汽車零部件、電子中間產品和電腦芯片,由於工廠現時停工,將對亞洲經濟造成壓力,不過由於其他地區加快補足生產,相信影響只是短暫。

  日本地震後不斷向市場注資的做法,林毅夫認為,災後日元升值,反映了一些企業將海外的投資調回日本進行重建,日本央行的行動是為了滿足國內的資金需要,是及時且適當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