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1日電/法國為何成為攻擊利比亞的“急先鋒”?利比亞是否會成為第二個伊拉克?多國部隊突然對利比亞發動空襲,留下諸多疑問。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中東問題專家、博聯社總裁馬曉霖等權威人士對此做出分析。
■法國為何成為“急先鋒”?
馬曉霖:最直接的原因是,法國率先承認利比亞反對派為唯一的利比亞合法代表,必須“將生米煮成熟飯”。更深層次的背景包括:第一,法國曾是非洲殖民地的宗主國,心理上一直認為自己必須對非洲事務參與乃至干預。第二,利比亞與法國共有地中海,法國曾推動成立了地中海聯盟,以便自己做“龍頭老大”。第三,在北約與歐盟這個軍事政治集團裡,法國一直同美國、英國爭奪軍事、經濟、政治主導權。面對利比亞動盪,美國明顯擺出消極姿態,法國毫不客氣就地做出了很多動作。 第四,法國自認為是人權、民主和自由等價值觀的聖地,理所當然地要反對西方所說的卡扎菲式的專制政權。
■美國為何謹慎行事?
華黎明:當前奧巴馬政府最大任務是解決國內經濟難題,在中東總體實施戰略收縮,深陷在兩場戰爭泥潭中的美國已不敢輕言動武。奧巴馬是打著“反戰牌”當選的, 不會再次領頭言戰,因此美國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主導這次針對利比亞的軍事干預。因為美國無力支撐中東大亂的局面,也不想再去趟這個渾水,所以就送個順水人情給法國。
■為何選擇此時突然動武?
華黎明:西方國家錯誤估計了形勢,以為卡扎菲堅持不了太久。可近期利比亞局勢發生大逆轉,卡扎菲政府軍翻盤,反對派武裝佔據的班加西馬上就要被拿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外部勢力不立即介入,等反對派土崩瓦解後再干預就更師出無名了。因此, 聯合國安理會迅速通過設立禁飛區決議,隨後多國部隊立即開始軍事干預利比亞。
■非盟為何轉變立場?
馬曉霖:利比亞產生人道主義災難後,非洲國家一開始希望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實現停火和平解決,所以推動聯合國採取禁飛措施,限制利比亞交戰雙方的戰爭升級。但非洲國家發現,禁飛令出台後緊跟著就是西方國家的大規模空襲,證明了西方國家“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把聯合國禁飛令當做軍事干預的漂亮幌子,濫用了安理會決議,因此非洲國家感覺感情上很難接受。而且,非盟作為非洲國家的一個區域組織主體,希望主導後續的利比亞局勢,提出由其調解斡旋解決利比亞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