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與2012年大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7 00:18:40  


 
  而如果是“積極的延續前朝政策”,則在既有前朝兩岸交流的規模基礎上,進一步的拓展兩岸的合作領域,積極的完善兩岸和平發展的局面,針對兩岸經濟交往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進一步深化的整合,積極嘗試與大陸構築新的政治互信,甚至不排除在政治和軍事議題上與大陸做出接觸、探討,建立較為穩定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框架。“積極的繼承前朝政策”看起來很像天方夜譚,在民進黨與大陸構築新的政治共識之前也看不到希望,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可能性。民進黨天生具有代表台灣的正統性,其本土化的“道德正統”是國民黨所不能比擬的,兩岸關係能否在民進黨手中實現質的突破,要端看未來台灣社會的整體價值認同會不會出現大的轉變,這樣的道路將是漫長的。

  就目前看來,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勢在必行,但是具體會朝向“消極繼承”還是“積極繼承”,筆者認為還是“消極繼承”的可能性較大。因為“積極繼承”需要民進黨重新執政作為基礎,而民進黨現在的目標是通過檢視馬英九兩岸政策的利弊找出最有利於它的論述,確實有利於台灣民眾的兩岸政策要繼承,但是出現的疑慮和弊端也會被民進黨所放大加以利用炒作來獲取選票。所以,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的觀察與2012年的選舉密切相關,從民進黨公開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可以認識到寄希望民進黨一夕之間放棄“台獨”黨綱是不現實的,尤其是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和對未來地位的判斷都並不有利於國家的完全統一情況下,從民進黨的角度來看,兩岸政策徹底的改弦更張不具有強大的社會基礎。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著眼點是能否贏取部分中間選民,能否重新執政;而至於與大陸的關係改善雖是充分條件但兩者並不能劃上等號。

  誰能抓住自從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變化後台灣島內的民意變化特別是中間選民的最大關切,誰就最有可能代表民進黨參選2012。雖然這個兩岸政策論述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模仿國民黨,但是要竭盡所能的吸引中間選民。從這個角度上說,蔡英文位居黨主席職位籌組智庫、進行“十年政綱”的論述已經搶佔先機;而謝長廷由於曾經說過“憲法一中”,參選過2008年的大選加上拋出“未來路線”,民眾對於他的兩岸論述也有一定的瞭解,也佔據一定的有利地位;至於蘇貞昌從過去的從政生涯中觀察對於兩岸關係的論述幾乎是空白,不論是擔任台北縣長、民進黨主席、“行政院長”、參選台北市長等均不曾有較為系統的論述,甚至沒有對相關的議題發表看法,其從政的形象比較局限於本土、內部治理,較不具有擔任領導人的政治形象,兩岸視野和國際視野都不夠廣闊,恐怕在2012年大選的競爭上已經處於較為弱勢的地位。即使現在惡補,可能也緩不濟急,無法彌補長期以來已經塑造成的政治形象。

  國民黨沒有坐視的本錢

  事物都是在不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是其執政的一個軟肋,所以它的兩岸政策經常成為黨內爭論的焦點。民進黨成立二十多年的時間,黨內對於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有共同的認識基礎,也有不少的分歧和矛盾。雖然“台獨”黨綱的地位到目前為止在民進黨沒有發生變化,但是民進黨人也在不斷的反思調整以應對兩岸關係的變化。一個政黨只有不斷的反省,與時俱進,理論創新,才可能永葆生機與活力。

  國民黨自從1992年與大陸達成“一中各表”的共識之後,期間由於李登輝的原因走了一些彎路,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恢復了兩岸兩會協商,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從1993年第一次的“汪辜會談”之後一直到2008年這15年時間,兩岸關係基本上處於停滯緊張的狀態。15年兩岸各自的發展,大陸的綜合國力得到大的躍升,但是台灣的經濟發展卻由於主政者的“台獨”路線而受到嚴重干擾。這15年的時間由於兩岸已經達成了“九二共識”本該是兩岸經貿關係等各個領域不斷深化合作的階段,但是卻由於台灣領導人一再的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而導致兩岸關係的停滯。馬英九在2008年上台之後,短短的兩年多時間通過兩會協商達成了十五項協定,把過去15年停滯的兩岸關係給補了回來。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的不斷深化,兩岸之間的問題將不僅僅涉及到經濟問題,“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思路為兩岸現階段所接受,可以預知經過馬英九主政4年時間兩岸關係的良好發展,在2012年之後如果馬英九得以連任,關於兩岸的政治問題將會逐步的浮上台面,屆時國民黨如何應對兩岸政治問題的協商需要新的思路,兩岸之間也需要更多的互信。

  但是,現在馬英九和國民黨並沒有跡象顯示要為2012年之後的兩岸關係的變化預作準備,仍然重申“九二共識”“不統、不獨、不武”的立場,在有關兩岸政治協商問題上仍是被動防守,在島內唯恐被民進黨扣上“親中賣台”的帽子,對兩岸之間的政治對話、協商也是唯恐避之不及,強調沒有時間表。自從1992年兩岸達成共識之後,至2012年將有20年的時間了。如果馬英九和國民黨只是固守“九二共識”而不去進一步的深化檢討兩岸政策,視“九二共識”為尚方寶劍,一抓就靈的神主牌,那麼將既不能應對兩岸關係的變化也不能適應台灣島內的政黨競爭需要。一個政黨思維的僵化、保守將會葬送大好的前途。正如台灣學者張亞中所說的“我們希望國民黨不要‘用民進黨論述與民進黨競爭’的自尋死路的戰略,明確告訴人民‘和平發展與非獨’的必然相連性、明確堅守‘92共識’、堅持‘非獨選項’、跨步走到兩岸是命運共同體的‘統合論述’,如此才能夠區隔與民進黨台獨論述的根本差異,有助於2012年大選,更重要的,才能為台灣人民爭取最大的利益與兩岸的和平!”(注3)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在調整,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並不是沒有調整的空間。如果國民黨固步自封,那麼今天得來的兩岸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也會被僵化的思維所葬送。國民黨必須向台灣民眾展示有能力持續的維持兩岸的和平發展,有能力解決兩岸交往過程中所出現的部分疑慮,有能力維護台灣民眾的根本利益,帶領台灣走向光明的未來。國民黨不能因為自身的內部治理失當而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不論是為了2012年的大選還是為了兩岸關係的發展,台灣民眾的根本利益考慮,國民黨都沒有坐視的本錢,也需要調整思維,加倍努力迎接挑戰!

  (注1)中評社台北2010年12月26日《謝長廷提出“反統一勢力大結合”主張》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c/

  (注1)中評社台北2010年12月23日《馬英九: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基石》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c/

  (注1)中評社台北2010年12月27日《張亞中:和平發展必須以非獨為前提》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c/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1年3月號,總第159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