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移民自尋新天地
美國華人第二代經濟能力不及第1.5代?縱觀第二代移民特點,長堤州大中國研究部的華裔教授謝天蔚指出,不少第二代完全對父輩初到新大陸的打拼經歷沒有概念,加上不少第一代移民已為子女創造良好條件,第二代的一種奮鬥精神可能褪色,享受父母奠定的基礎。另外,第二代移民更多接觸到美國文化深入心中,讀書、就業隨心所欲,以興趣為指導,常令他們不以打造經濟基礎為前提考慮。他更風趣指出一些第二代年輕人心里所謂的“只要喜歡做,有什麼不可以”的特點。
同時,一些第二代移民年輕人在目前亞洲相對強勁的發展勢頭作用下,對回歸祖籍國家與地區透露出一種向往。加之有身為第一代移民的親人影響,回到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或者其它亞洲地區尋求機會,到美國以外的地方走走看看,成為第二代移民中的青年一代的動力,不少“隨大流”想法應運而生。
由於加州多樣的人口構成,以及與亞太地區得天獨厚的聯繫優勢,南加龐大的華裔移民人口,為第二代移民前去亞洲與中國大陸及港台等地區發展創造條件。
北嶺州大中國研究所教授蘇智欣表示,中國的文化與語言,確實每年都吸引包括華裔在內的大學生前去中國短期學習,也有學生從短期訪問交流轉變為畢業後到中國工作。相對而言,第1.5代移民有過部分系統的中式教育,在中文等語言上有相對優勢,對返回亞洲發展創造條件。
此外,謝天蔚教授指出,以接觸到的一些第二代華裔移民中的年輕人為例,其對父母一輩來自的祖籍國沒有太多概念,雖有向往,回到亞洲體驗生活的同時,但通常沒有明確目標,也沒有在中國社會謀生的經驗。他表示,這部分年輕人回到中國,更多以教授英文為工具,離所謂的掙錢打經濟基礎差別很大,體驗生活成為回歸的最大目的。
不過,有專家認為,第二代移民扎根美國的心態相對較強,除父母外,日常接觸的幾乎全為美國文化,融入美國社會與文化相對容易,便於在美國社會謀生。
洛杉磯人口普查辦公室資深區域督導李鄒筱玲指出,華人家庭的收入本身超過美國普通家庭平均收入,如果家庭教育得力,其實很多華人第二代同樣相當優秀。
前加州州立大學教授陳鈞銘也認為,並非所有第二代華人移民的經濟能力就一定比第1.5代差。他表示,自己1960年代後移民美國,子女全部在美國出生,身為第二代的子女均從美國名校畢業,從事理想工作,在各自領域均事業有成。分析第二代的成長特色與經濟能力,陳鈞銘指出,第二代的成長其實還是與家庭教育環境有直接關係。他認為,有些第一代移民家長通常將教育的責任完全交給了學校,平時忙於生計,難有時間顧及孩子,對第二代的成長自然造成不利影響,因此父母的引導才是第二代移民成長的關鍵,也與其今後的經濟狀況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