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5年來列裝一批撒手鐧武器 戰力大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4 14:47:03  


資料圖:解放軍東風-21C中程戰略導彈群。
 
  關鍵詞:

  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記者見到南京軍區某師後勤部直政科科長王勇代表時,他正和同一駐地兄弟單位的何祥美通話,二人探討的話題是怎樣圍繞“堅定理想信念、忠實履行使命”,把深入開展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主題教育活動搞好。

  王勇說:“2月14日晚,何祥美當選2010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一名普通士兵獲得這麼高的榮譽,在軍內外引起這麼大反響,本身就充分說明了我們思想政治工作堅強有力。”

  思想為行動築基,戰旗隨黨旗鮮紅。“十一五”期間,我軍緊緊圍繞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這個重要基礎工程,鑄牢了官兵全面發展和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

  同樣感慨頗深的還有成都軍區某防化技術大隊幹部唐萬林代表,他去年經常去一些地處偏僻的小、散、遠單位進行調研。“很多哨所以前信息閉塞,教育資源匱乏,一本教案能用幾年。可如今幹部備課、上課都用電腦、投影儀,借助局域網,最新的國際國內形勢、最前沿的科學文化知識一目了然,信息化建設為思想政治工作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如果說政治教育強調“軟”因素居多的話,那麼不斷完善的中國特色軍事法規體系則讓我軍在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硬”指標中更加正規化。濟南軍區某集團軍在探索中形成了“四個納入”法規學習機制和“學、用、查、評”一體化運行機制,副軍長楊劍代表說:“現在全軍都形成了黨委機關依法指導、基層依法開展工作的鮮明導向,部隊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效益水漲船高。”

  關鍵詞:

  現代後勤.社會化保障

  和記者聊起後勤建設這個話題,海軍副司令員徐洪猛代表開門見山:“我想舉兩個例子談談最深的感受。”

  第一個例子,以往組織海軍遠程執行任務時,最頭疼的首先是保障問題,基本只能靠艦艇自給自足,在海上漂多少天就得吃多少天罐頭。可這兩年組織海軍編隊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護航時,探索採取了國外靠港補給、國內商船捎帶補給相結合的綜合保障模式,這種“如影隨形”的軍地一體化保障模式,讓官兵們漂泊在萬里之外的大洋上也能隨時吃到新鮮的蔬菜,吃出在國內的味道。後勤社會化保障改革,受益的是戰鬥力。

  第二個例子,徐洪猛代表拍了拍身上穿的軍裝:“看看這身07式新軍服,穿在身上多麼漂亮威武!”他說,“十一五”期間,軍人不僅換發了新軍服,而且工資待遇明顯提高,專業崗位津貼也有大幅提高。軍隊醫療、住房、保險等事關全軍官兵切身利益的後勤政策制度改革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保障體制向一體化推進,保障方式向社會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邁進,後勤管理向科學化轉變。你看,兵馬未動,後勤保障力量已然“星羅棋布”;演兵千里,軍地一體化保障“亦步亦趨”。“十一五”期間的後勤建設步伐越邁越快。

  2007年,濟南戰區正式實行大聯勤體制。幾年後的今天,濟南軍區聯勤部原政委穆振河代表有感而發:“力發千鈞,機在含樞。辦公大樓裡增加的不只是色彩,更多的是思維、是行動、是效能。聯勤機構三軍合編,保障實體統管共用,供應保障統一組織,後勤管理分工協作,打破的不僅是那堵‘墻’,更推開了未來戰場的‘門’。”

  關鍵詞:

  自主創新.武器裝備現代化

  “我還記得‘神舟五號’任務成功後,中國載人航天代表團訪問香港,熱情的香港市民打出‘雪百年恥,圓千年夢,向載人航天英雄們致敬’的橫幅,那一刻令人熱血沸騰。”總裝備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任委員簡仕龍代表的思緒在過往與現實中穿梭,“如今‘太空漫步’夢想成真,‘嫦娥奔月’兩度實現,‘天網建設’初具規模……航天事業已成為國家繁榮富強的象徵、民族興旺發達的縮影。”

  真正的尖端技術,花多少錢也買不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走的就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簡仕龍代表舉例說,在確定飛船方案時,瞄准的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三艙結構的飛船,直接跨越了國外載人航天由單艙到多艙和先上大動物再上人的發展歷程,“我們的飛船,一問世就彌合了與西方發達國家40多年的差距。”

  飛天夢想令人神往,尖端科研也是喜上枝頭。國防科技大學校長張育林代表給記者講述了首台國產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的攻關過程:“‘天河一號’技術攻關時間只有兩年,全面工程研製也只有幾個月。我們走了一條軍民融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工業的體系路子,才能創造出令人驚嘆的‘中國速度’。”

  廣州軍區原副司令員丁壽岳委員說,“十一五”期間,軍隊裝備工作圍繞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一批以“撒手鐧”為重點的高新技術武器裝備陸續交付部隊使用。這些,都成為我軍核心軍事能力的重要增長點。

  關鍵詞:

  後備力量建設轉型

  來北京開會的路上,四川省軍區司令員夏國富代表還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琢磨加強預備役部隊建設的一些現實問題。他說:“青海玉樹震後3個小時,四川省民兵礦山專業救援隊伍就登車出發,當天中午空降玉樹展開救援,兩小時內救出10多名被困藏族群眾,其餘救援分隊也全在40小時內抵達救災一線。”

  救援能力大幅提升靠什麼?“靠‘十一五’期間建成的指揮得當、裝備良好、保障有力的預備役精兵。2009年組建的四川省應急救援大隊裝備了無人偵察機、衝鋒舟等專業救援設備,在需要的時候可以跨省甚至出國參加救援。”夏國富代表說,“我們對國防動員和政府應急管理體系進行了有機銜接,軍地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應對重大災害的機制。”

  “十一五”期間全國基幹民兵規模由1000萬人減少到800萬人,會不會影響後備力量執行任務的能力水平?提起這個話題,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蘭空司令員朱清益代表的一席話打消了記者的疑慮:我們後備力量建設重規模,更重質量。圍繞支援保障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需要,國防動員平戰轉換、快速動員、科技支前、持續保障和綜合防護能力進一步增強。上百種軍兵種專業分隊,涵蓋了未來信息化戰爭支前保障的諸多領域,民兵建設初步實現了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從單一軍種後備力量向三軍後備力量、從以儲備兵員為主向成建制遂行任務能力建設的轉變。

  “就拿空軍民兵來說吧,2010年底《空軍民兵工作細則》頒布,標誌著空軍民兵建設進入規範化階段,空軍民兵分隊快速動員和遂行支援保障任務能力將進一步增強。”朱清益代表的話令人欣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