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將“四書”列為高中必選科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3 22:53:15  


  中評社香港3月3日電/台灣“教育部”前天公布高中“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課綱草案,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等四書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高中生的“必選”科目。

  聯合早報報道,台灣“教育部”次長陳益興強調,“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屬於文化涵養課程,目的在提升學生的品德教育,未來大學學測、指定考試都不會考“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所以不會增加學生的升學考試壓力。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課綱,未來高一上、下學期和高二上學期,每周將有一小時的“論語選讀”,高二下學期和高三上學期有一小時的“孟子選讀”,高三下學期則有一小時的“大學中庸選讀”。

  以“論孟學庸”四書為主要內容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在1999年實施的八八課綱之前皆列為“必修”,後來民進黨執政時,於2006年將其改為“選修”,“搶救國文聯盟”等團體不斷抗議與陳情,國民黨在2008年拿回政權,“教育部”今年初決定將其列為“必選”,且更名為“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避開意識型態之爭。

  台灣“教育部”已成立“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項目小組”,負責研訂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課程綱要內容,將以“論孟學庸”為體,台灣當代為用,以發揚中華文化之傳承與開展。“教育部”明天起,將在台灣北、中、南、東四區舉辦新課綱公聽會。

  陳益興表示,藉由具有中華文化經典的研讀,是要落實中華文化精髓的傳承,建立包容、開放、深邃、豐富的台灣主體意識,並具備全球視野的文化素養。

  “教育部”解釋,主動積極規劃這項重要政策,主要是考慮社會各界的建議,因為當前校園霸淩、幫派、毒品滲入等社會現象令人憂心,社會各界人士關心下一代人格身心發展,多希望藉由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及倫理道德品格觀念之涵泳(深入領會)。

  “教育部”強調,“這是價值觀問題,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30年後就完全消失”。

  今年元月22日,台灣“教育部”召開“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課綱研修小組”首次會議時,透露將把“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必選時,即引起兩極化的反應。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執行長李素真為“教育部”大力喝采,她肯定“教育部”響應大多數人民期待的作法,認為當前校園霸淩問題這麼嚴重,更需要讓學生從四書中學到中華文化的倫理道德,她強調,“現在不讀,就沒機會了。”該聯盟更期待“教育部”一次到位,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直接列為必修。

  但是,師大附中國文老師林麗雲指責“教育部”行事自作主張,因為高中國文課綱去年9月才定案,為何此時又翻案?她指責說,如果課綱修訂要“親中”,就應好好把大陸的高中課綱拿來比較,大陸的古文占三分之一,現代文學占三分之一,翻譯文學也占三分之一,比台灣更重視現代文學,也更有國際觀。林麗雲日前已辭職抗議。

  部分家長和學生最關心的,莫過於增列“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是否會增加學生的升學考試壓力?

  台灣“教育部”回應說,未來大學學測、指定考試都不會考“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不過,既然是“必選”科目,未來高中生若不及格,當然也無法順利畢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