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是如何領導這場民主革命的?
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反動統治,有其客觀必然性、合理性和正當性。但究竟應該怎樣進行這場革命呢?孫中山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組建新式革命政黨(相對於舊式會黨而言,下同)。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不是中國舊式的農民起義,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改朝換代,而是具有近代意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新式的、近代的、民主的革命。說它是新式民主革命,是因為它有著近代式的組織領導方式,有著明確的近代革命綱領,採取了新的革命鬥爭方式。世界近代意義的政治活動通常都是由政黨來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革命黨人第一次用政黨形式來組織領導的新式革命。這個新式的近代政黨,就是孫中山1905年8月在東京創建的中國同盟會,它既不是中國傳統的秘密會黨,也不是先前分散的革命小團體,而是正規的近代革命政黨,堪稱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二是提出新式的革命綱領。一個領導新式近代民主革命的政黨,必須確立明確的民主革命綱領。同盟會的革命綱領,就是著名的十六個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這是孫中山順應世界近代化潮流在政治上探索的結晶。1905年11月,他在《民報發刊詞》中首次將同盟會的十六字綱領歸結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所謂民族主義,其基本內涵就是推翻以滿族貴族為首的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反滿並不是反對一切滿人,而是針對滿人建立的反動政權。在推翻清朝政府、建立共和國以後,國內各民族“立於平等地位”,因此,其民族主義以“五族共和”作為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準則。所謂民權主義,其基本內涵就是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建立民主共和國。孫中山對未來的共和政體作了這樣的構想:“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由國民共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所謂民生主義,其基本內涵就是平均地權、節制資本、實行“集產社會主義”。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是當時使中國臻於獨立、民主和富強的最先進的革命綱領。(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周鐵農--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