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2011:中國周邊安全回眸與前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1 00:12:58  


 
  2010年中日關係波瀾起伏,在鳩山政府時期,中國總理訪問日本,兩國領導人共同致力於互惠關係發展,但並不熟悉中日外交的菅直人接任以後,中日關係風雲突變,直至發生釣魚島海域扣船事件。即便如此,中國領導人從兩國關係大局出發,還是出席了在日本橫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18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胡錦濤與菅直人進行了直接對話,努力化解彼此分歧。

  儘管越南策應美國製造南海議題,造成中越民間隔閡,但中國繼續推動兩國兩黨高層交往,同時加大對越投資,幫助越南度過當前遭遇的經濟困難,使兩國關係未因美國的挑撥離間而掀起大的風波。中印兩國在上半年曾經口角不斷,但到了下半年,兩國關係趨暖,溫家寶總理訪問印度,將中國的誠摯合作的願望帶給印度人民,獲得了印度上下一致好評。

  2011年,中國周邊外交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在塑造區域安全認同方面。首要的挑戰是美國介入東亞合作進程,擾亂了東亞認同構建的節奏和步伐。美以“亞太常駐大國”身份,強調要“領導”亞洲,不僅阻止中日主導亞洲合作機制,也不願看到東盟利用地區論壇束縛其手腳。美國在東亞多邊機制奉行“到場原則”,力圖“攪合式”參與東亞合作機制;建立以自己為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合作夥伴計劃”(TPP),“對衝”東亞一體化機制。美國誘拉某些國家,力圖分散東亞國家凝聚力,使東亞區域一體化動力減弱。其次是中國崛起與亞洲其他國家崛起並行,經濟合作遠遠走在安全合作的前面,安全合作的滯後性反過來影響安全文化的構建。最後,由於東亞區域內國家存在歷史認識的不同和領土糾紛,一旦出現偶發事件,安全脆弱地帶容易成為撕裂雙邊關係的缺口。(《環球視野》第350期,摘自2011年第1期《半月談內部版》 劉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