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曾俊華撰文:未來公共行政更重“大社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1 09:00:11  


曾俊華透露,未來的公共行政,將更重視“大社會”概念。
  中評社香港2月21日電/香港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星期三公布,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透露,撰寫預算案工作已經進入完成階段。他說,一直以來,政府都奉行“大市場、小政府”的模式,但市場其實只是一件工具,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在市場未盡完美時,政府就必須作出干預,才可以保障市民的生活。未來的公共行政,將更重視“大社會”這個概念。另外,商界亦應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共同推動關懷社會。

  大公報報道,外界預測政府將錄得巨額盈餘,曾俊華上周在個人網誌上反駁了“官富民窮”論。他昨日在網誌撰寫另一篇題為“‘大市場、小政府’,還有一個‘大社會’”的文章,剖析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工作上的角色。

  曾俊華說,一直以來,政府都奉行“大市場、小政府”的模式,並相信市場是激發經濟效率和資源分配的最有效方法,亦是本港成功的基石。不過,市場其實只是一件工具,它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不能解決另外一些問題。在市場未盡完美時,政府就必須作出干預,才可以保障市民的生活。這是在香港已實行了幾十年的務實做法。政府大量投資在教育、房屋、基建、社會民生福利等,都是明顯干預純市場的運作,以補充市場的不足。

  市場倘不完美政府須干預

  另外,曾俊華表示,對於一些重視市場的人來說,市場縱然不是萬能,但亦比政府干預來得好,有些人甚至認為,政府不但不是解決問題的出路,反而往往是造成問題的根源。他尊重該些意見,但認為過分地將市場視為教條,不但在理論上有所不足,也無助於解決現實問題。

  他承認,市場有失效的時候,政府亦有失效的時候。過度的政府干預會扼殺經濟活力和社會創新的能力;但教條式的市場經濟亦不可以解決社會經濟問題,需要找到適當的平衡,同時亦需要務實地找尋出路。

  曾俊華說,近年來,不少人要求政府採取更主動的角色,以監管不同行業和直接提供各類型的服務。但亦有人憂慮政府過度膨脹,擠壓社會經濟空間。在不少人心目中,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此消彼長,甚至可能是有你無我的零和遊戲,但他不大同意有關看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