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採訪了包括百度首席執行長李彥宏在內的若干中國人,詢問他們對中國躍升世界第二的看法,從好壞參半的反應中可以看出,沒有太多人歡呼雀躍。“你為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感到自豪嗎”這一問題得到3000多位讀者的回應,其中只有14%的人回答是肯定的,超過560人說他們不確定,而多達2059人說他們不感到自豪,占總人數的67%。該網站文章稱,雖然該投票並非科學的調查,但結果表明,中國人對他們全球新地位的消息泰然自若。
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第二”,但“第二大”並不等於“第二強”。有學者認為,歷史上的“強國”並非由數字打造,1820年中國GDP約為英國的7倍,但在短短20年後卻被英國打敗。中國如果要成為真正的強國,應該首先打破自己的“數字幻覺”。中山大學經濟學教授林江認為:“其實我們的GDP里面很多都是外國人創造的,產生的價值和利潤最終會回流到他們的國家。”林教授說,國人不應形成一個錯覺,好像國家已經很有錢,好像所有GDP會轉化為民眾的財富,“其實我們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窮國”。
網絡民意也表現得比較清醒。“日本的實際GDP恐怕比美國還多。”有網友算了一筆賬,2004年日本的海外總資產就增加到了41968億美元,與海外企業的銷售額合在一起,日本在海外的“錢”就達到76968億美元,這還是相對保守的估算。這一數字相當於是日本國內GDP的1.58倍。
還有網友認為,“世界第二大”更需還富於民,“十二五”規劃將從追求“國富”向強調“民富”轉型,居民收入有望與GDP同步增長,其中釋放出的民生信號讓人期待。中國GDP超越日本,為“還富於民”提供了物質基礎。幫助中低收入群體實現收入可持續增長,讓民眾收入跑贏物價漲幅,分享GDP超越日本的發展實惠,才能真正實現“國富”向“民富”的華麗轉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