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相互依賴合作的體系中國家間關係是重叠復合的,日本的政治世界卻仍處在二擇一的排它性思維中。日本是歐洲還是亞洲,選美國還是選中國?日本這些觀念已經成為地區穩定的破壞性因素,不僅使雙邊也使本地區無法建立起更加平衡協作的國際框架。
中日關係惡化也有日本國內因素。由於深陷政治動蕩和一些結構性問題,現在沒有任何明確目標可以集中日本整個國家的注意力。一個由某些政治人物塑造的“中國威脅”符合日本文化心理,通過危機意識恫嚇選民就可以獲得政治支持。但早期對“生存空間”的顧慮曾導致過軍國主義。而今的“中國威脅論”將把日本引向何方?對日本那些希望促進地區冷戰的政治旗手,不深度冷卻雙邊關係不足以使其獲得政治上的教訓。
在日本的政治階層、學界和一些社會組織中一直存有一種觀念,認為日本對亞洲的侵略屬於民族國家體系早期秩序中的常態行為,弱肉強食是歷史產物,不是日本獨自犯下的錯。日本已遭受比其他國家更嚴厲的原子彈的報復,別國不可以一直以歷史問題為難日本。現在,有些政治人物認為中國崛起後就有了19世紀後期日本那樣的破壞性,需要以日美為基軸,在對抗中國中尋找日本的未來。從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這種歷史性認同的影子。因此,冷卻雙邊關係也有利於日本以向前看的態度思考歷史和亞洲秩序的未來模式。
中美合作的大框架為中日關係的未來勾畫出大致的方向。中日關係最終會回到正確的軌道上。在目前還看不見希望的時候,讓雙邊關係冷一冷,並不是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