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在綠色能源方面的合作是中美兩國利益的新亮點。這種合作在2008年已經啟動,這幾年不斷取得進展。在2010年的戰略與經濟對話中,“戰略軌道”的主要成果也體現在這一方面。在此次兩國簽訂的450億美元的經貿大單中,涉及能源領域的超過了200億,足見其重要性。美國杜克能源與中國最大的民營能源企業新奧集團簽署了在兩國建設綠色城市的技術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合作建設包括能源生產、儲運、應用、再生和匹配中心五個模塊的“未來能源技術示範平台”;美國的通用電器與中國的神華集團簽署了發展煤氣化工業的合作協議;華能集團與美國電力公司的協議規定,雙方將開展燃煤電廠二氧化碳減排、普及和提高燃煤電廠能效的合作研究。這些合作項目表明了中美兩國各自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決心,也是兩國互利雙贏關係的新拓展。
處理好兩國間的分歧十分重要
希望通過一次訪問就消除兩國之間的分歧只是美好的幻想。實際上,雙方都沒有試圖掩蓋分歧。
在台灣問題上,美國表示“奉行其一個中國政策”,而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與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處,奧巴馬總統與別的美國高官都提到了《與台灣關係法》。所以對台售武的問題仍然可能在某個時候出來干擾兩國關係。
在人權問題上,雙方有不同的立場,這在兩國領導人的記者招待會上、在胡主席與美國國會領袖的會晤中都表現得很明顯。美國還會借這個問題來干涉中國內政。
從去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問題一直是兩國爭議的焦點,中國的立場已經表達得十分清楚:中國將繼續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但這只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中國沒有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度升值的基礎。美國一些人,尤其是國會議員對人民幣去年下半年的升值仍然非常不滿,他們在今年還會有所動作,繼續對中國施加壓力。
中國要求美國及早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美方作了模糊的承諾,但中國是不是仍然必須等到2016年尚未可知;中國一再要求美方放松對中國高科技出口的嚴格管制措施,以便平衡雙邊貿易,美方也曾作過相應表示,但仍然是只聽樓板響,不見人下樓;美國從原則上歡迎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尤其在美國地方上,這可以為美國創造就業崗位,但在聯邦層面,尤其是在國會裡,常常不恰當地把中國投資政治化,這種政治障礙此後能否減少,所有這些都是我們今後需要密切關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