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埃及警示:信息化時代政治更加敏感複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3 13:10:03  


  中評社北京2月13日電/中國網刊載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陳向陽的文章指出,2011年新年伊始,北非與西亞多個阿拉伯國家政局突變,埃及變局尤其刺激國際社會的“神經”。

  埃及地處亞、非、歐三大洲結合部,境內的蘇伊士運河乃全球“命脈”之一,加之埃及素為阿拉伯世界中的“骨幹國家”,埃及地緣戰略位置極其關鍵,其政局演變不僅牽動阿拉伯世界,對“大中東”乃至全球戰略形勢亦有影響,因而引發西方大國、尤其是美國不同尋常的關注。

  埃及等國亂局表明,當今世界除了全球化與多極化兩大“驅動力”之外,另有信息化與民主化兩大“推手”,須引以為戒。

  其一,埃及等國亂局確有其政治制度“年久失靈”與僵化停滯的緣故。應看到,“民主化”與大眾政治參與也是一股潮流,阿拉伯國家傳統的“威權體制”與“強人模式”難以為繼,其終身制、家族制、世襲制亦不可持續。發展中國家須立足國情、順應潮流、順勢而為、與時俱進,及時構建具有本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在維護社會穩定與維護公民權利之間取得動態平衡。否則,“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即便是長期執政的“強人”,也難以“善始善終”,難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鐵律的懲罰。

  其二,搞好經濟民生與社會公平是關鍵。中東多個阿拉伯國家政局動蕩,一個共同原因就是經濟沒搞好、經濟出問題,包括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年輕人大量失業等,再加之財富分配不公、貧富分化嚴重、既得利益集團與特權階層壟斷社會資源、腐敗失控與任人唯親,以至於怨聲載道、人心思變,經濟與社會矛盾日積月累、最終叠加爆發、一發而不可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