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美戰略競爭難避免 建戰略互信需實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0 00:08:24  


新年伊始,胡錦濤主席對美國的國事訪問為中美關係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此間《瞭望》新聞周刊刊載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美國外交研究室主任袁征的專文指出,建立戰略互信並不意味著消除雙方的競爭,或者解決所有的分歧,而是要避免誤解和由此引發的戰略對抗。

  新年伊始,胡錦濤主席對美國的國事訪問為中美關係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訪美期間,胡錦濤特別談到了雙方建立戰略互信的重要性。可以說,如何增進戰略互信,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中美關係的一個突出課題。

  結構性矛盾

  美國的霸權心態決定了其難以容忍和接納新興大國的崛起。美國在建國後短短的100多年間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其獨特的成長歷程和所信奉的價值觀念特別是自認為是“上帝選民”的意識使得美利堅民族充滿了自我優越感。作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扮演著“世界警察”的角色,防範任何新興大國可能對美國所主導的國際體系發起挑戰。

  毫無疑問,中國的崛起與美國單極霸權之間存在著結構性的矛盾。隨著中國實力的上升,美國擔心中國有意在西太平洋地區建立一個排他性的地區機制,竭力將美國排斥在外,以便在該地區確立主導地位。冷戰結束以來,美國戰略重點向亞太地區傾斜。美國增強了其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存在,增進同地區內盟友及中國周邊國家的關係,力圖對中國構成牽制。而美國的所作所為,則被中國解讀為美國不願看到中國的崛起,有意建立起防護鏈,竭力壓縮中國發展的戰略空間。

  兩國在意識形態上也有巨大分歧。中美兩國政治制度、價值觀念和歷史文化都有著很大的差異。反共是美國意識形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多年的冷戰經歷更強化了美國人仇視共產主義的思維定式。美國是當今資本主義世界的“老大”,而中國是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有句古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以此來形容美國對中國的看法可能再恰當不過了。在許多美國人的眼中,中國是屬於“異類”的“極權國家”。儘管近年來中美的合作不斷深化,但它遠未化解兩國在意識形態領域裡的隔閡。而冷戰後“民主和平論”的流行更是將意識形態和美國的安全利益完美地結合起來,推進民主成為美國對外戰略的重要支柱之一。美國官方的安全報告包含這樣一個邏輯:中國正在變得越來越強大,而中國“不是一個民主國家,因此它將會給這個世界帶來許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可以說,根深蒂固的反共意識形態和“民主和平論”是各色各樣“中國威脅論”的出發點。無論美國具體的對華政策如何變化,推進中國“民主化”是其政策的重要目標。而中方則高度警惕,擔心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會“和平演變”中國,推翻共產黨的領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