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從培養國內教練的出發點留用土帥的考慮無可厚非,畢竟中國足球太缺少優秀的教練員了。但在這個節骨眼上,“技術顧問”這個名頭能否吸引真才實學的高水平外教到位?能否讓其在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崗位上甘願傾其所學地因材施教?又能否讓其毫無顧慮地施展拳腳?這恐怕是要必須考慮到的問題,因為在國際足壇這樣架構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
更何況,遮遮掩掩一直是中國足球的老毛病,從過去一直聘用“廉價教練”,到後來杜伊和福拉多的“總教練”+“執行主教練”的怪異搭檔,這些已被不斷的失利證明是行不通的,更成了日韓眼中的笑柄。
決策者如果不想讓又一個備戰周期的巨大人力、財力付諸東流,不想讓又一代懷揣著世界杯夢想的球員們揮霍青春,卻又想在短期內盡快地提升國字號隊伍的實力,就應該在決策前仔細“複習”這些前車之鑒。
同時,他們更需要研究一份符合規律、具體細致、能夠落實、透明於公眾的長遠計劃。這份計劃應該包括青少年人才的培養、更多提供給大眾的足球場、真正規範化的職業聯賽、技戰術風格的科學推廣等老生常談但卻迫切需要的內容。
畢竟,在與亞洲強隊差距不斷拉大的今天,脆弱的中國足球經不起一次次世界杯豪賭及其慘淡結局後的巨大衝擊。痴心的中國球迷也無法忍受在四年、八年甚至是更多N個四年的期盼後看到的總是同樣的結局。
還是那句老話,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次次倒在同一個泥坑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