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天下無完人 有善人也不錯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25 10:01:22  


  中評社台北1月25日電/聯合報“黑白集”專欄文章指出,為善欲人知,這件事可以分成“為善”和“欲人知”兩部分來看。“為善”就是為善,“欲人知”的部分卻生褒貶。

  有大陸“首善”之稱的陳光標欲來台濟貧,因為姿態高,此間有人不想要。陳光標本人的態度,是一回事;受施者的感受,也應當成一回事;台灣人面對大陸人布施,有特別微妙的心理反應,更加重了此事的敏感度。

  中國從來就有“不食嗟來食”的故事,黔敖一句“喂,來吃吧”,惹人怒,後來雖道歉,餓者終不食而死。曾子後來評論:“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對施予和受施的雙方都有點開導的意思。

  向陌生人行善,本來並非人人會出手做的事,有人就算心有餘亦力不足。為善而兼“好名”,這種虛榮心其實也在人性範圍內,是行善者在散財之餘想給自己掙得的“獎勵”。多少財團企業之下設個基金會,作文化作公益,也給企業形象作公關,還節稅。企業主跟受助的弱勢團體合照登上媒體,是不是非要用“動機論”去虧人家一下?恐怕見仁見智。畢竟有錢人把錢掏出來公用,總比完全藏私要好,若能因慈善的光環引人效法,也是美事。

  古諺有這麼一句話:“論心不論行,論行貧門無孝子;論行不論心,論心天下無完人”。評價一個人,要論其“心”還是要論其“行”,其實也在一念間。天下無完人;有善人,也不錯了。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